正在加载图片...
王珺等:水平连铸复合成形铜铝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223 时间影响,即凝固速率越小或凝固时间越长,日相 80 mmmin),结晶器对复合板冷却能力不足,复 和γ相形成的复合层越厚,铜铝复合板结合强度 合板被拉出结晶器时内部仍存在未凝固的液相, 越低.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凝固过 此时由于复合层内的温度梯度较小,0相和γ相呈 程中复合界面层温度场的分布,从而达到控制 平直界面形态生长,且日相和Y相具有充足的条件 0相和Y相的显微结构的目的 生长,最后凝固时日相和γ相形成的复合层厚度较 图13为拉坯速率和一次冷却水流量对日相 大,如图13(c)和(d)所示.当一次冷却水流量较小 和Y相显微结构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拉坯 时(Q≤800Lh),结晶器对铜铝复合板冷却能力 速率较低时(V≤40 mm'min),液相铝和铜板表面 不足,即使在较为适宜的拉坯速率下,日相和Y相 的接触时间较长,大量的铜原子溶解后扩散到铝 也有充足的条件生长,最后凝固时日相和Y相形成 液中,为0相的形核和长大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当 的复合层厚度较大,如图13(e)所示.只有当工艺 复合板进入结晶器后,由于结晶器的强烈冷却作 参数相互匹配时(=60 mm:min'、Q=1000Lh), 用,0相形成大量的胞状晶.当凝固过程结束后, 由固液转变形成的γ相和固相转变形成的日相两 0相复合层厚度较大,但是对Y相的形成过程影响 个亚复合层厚度最小,如图13(b)所示 较小,如图13(a)所示.当拉坯速率较大时(≥ 因此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凝固过程 10m 10m 10m 10μm 10μm 图13工艺参数对6相和y相形成和生长的影响.(a)=40 mm'min,Q=1000Lh:(b)=60 mm-min,Q=1000Lh:(c)=80 mm'min, Q=1000Lh-:(d)=100 mm-min,Q=1000Lh-:(e)=60 mm'min,Q=800Lh-1 Fig.13 Effects of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0 and y phases:(a)V=40 mm'min,O=1000 L.h;(b)/=60 mm'min, O=1000 Lh;(c)V=80 mm'min,O=1000 Lh;(d)/=100 mm'min,O=1000 Lh;(e)V=60 mm'min,O=800 L.h 中铜铝复合板内部的温度场分布,从而控制0相 合板坯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较好 和Y相的显微结构,达到提高铜铝复合板带结合 (2)铜铝复合板坯的复合界面层分为三个亚 强度的目的.但是,单一的改变拉坯速率或一次冷 层,分别为固液转变形成的(1)层:γ相;固相转变 却水流量,对铜铝复合板复合层的显微结构影响 形成的(Ⅱ)层:日相:以及共晶转变形成的()层: 效果较小,只有工艺参数之间互相匹配,才能最大 α+0共晶组织.I层和Ⅱ层均为铜铝金属间化合 限度的优化复合层的显微结构,使铜铝复合板的 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几乎没有塑性,在复合 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板坯受力变形时,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主要区域. 4结论 (3)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凝固过程中铜铝 复合板内的温度场分布,控制复合界面层的形成 本文采用水平连铸复合成形新工艺成功制备 过程,工艺参数之间的合理匹配是增大板坯结合 出铜铝双金属复合板带,并对板带复合界面层的 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显微结构和工艺参数对复合界面层形成过程的影 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参考文献 (1)当工艺参数为:铜铸造温度1250℃、铝液 [1]Liu T,Liu P,Wang Q D.Research progress on copper/aluminum 保温温度780℃、铝液导流管长度20mm、拉坯速 bimetal composite.Mater Rev,2013,27(10):1 度60 mm:min和一次冷却水流量为1000L-h时, (刘腾,刘平,王渠东.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材料导 制备出截面尺寸为70mm×24mm的铜铝双金属复 报.2013.27(10):1)时间影响,即凝固速率越小或凝固时间越长,θ 相 和 γ 相形成的复合层越厚,铜铝复合板结合强度 越低.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优化凝固过 程中复合界面层温度场的分布 ,从而达到控制 θ 相和 γ 相的显微结构的目的. 图 13 为拉坯速率和一次冷却水流量对 θ 相 和 γ 相显微结构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拉坯 速率较低时(V≤40 mm·min−1),液相铝和铜板表面 的接触时间较长,大量的铜原子溶解后扩散到铝 液中,为 θ 相的形核和长大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当 复合板进入结晶器后,由于结晶器的强烈冷却作 用,θ 相形成大量的胞状晶. 当凝固过程结束后, θ 相复合层厚度较大,但是对 γ 相的形成过程影响 较小,如图 13( a)所示. 当拉坯速率较大时(V≥ 80 mm·min−1),结晶器对复合板冷却能力不足,复 合板被拉出结晶器时内部仍存在未凝固的液相, 此时由于复合层内的温度梯度较小,θ 相和 γ 相呈 平直界面形态生长,且 θ 相和 γ 相具有充足的条件 生长,最后凝固时 θ 相和 γ 相形成的复合层厚度较 大,如图 13(c)和(d)所示. 当一次冷却水流量较小 时(Q≤800 L·h−1),结晶器对铜铝复合板冷却能力 不足,即使在较为适宜的拉坯速率下,θ 相和 γ 相 也有充足的条件生长,最后凝固时 θ 相和 γ 相形成 的复合层厚度较大,如图 13(e)所示. 只有当工艺 参数相互匹配时(V=60 mm·min−1、Q=1000 L·h−1) , 由固液转变形成的 γ 相和固相转变形成的 θ 相两 个亚复合层厚度最小,如图 13(b)所示. 因此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凝固过程 中铜铝复合板内部的温度场分布,从而控制 θ 相 和 γ 相的显微结构,达到提高铜铝复合板带结合 强度的目的. 但是,单一的改变拉坯速率或一次冷 却水流量,对铜铝复合板复合层的显微结构影响 效果较小,只有工艺参数之间互相匹配,才能最大 限度的优化复合层的显微结构,使铜铝复合板的 力学性能显著提高. 4    结论 本文采用水平连铸复合成形新工艺成功制备 出铜铝双金属复合板带,并对板带复合界面层的 显微结构和工艺参数对复合界面层形成过程的影 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当工艺参数为:铜铸造温度 1250 ℃、铝液 保温温度 780 ℃、铝液导流管长度 20 mm、拉坯速 度 60 mm·min−1 和一次冷却水流量为 1000 L·h−1 时, 制备出截面尺寸为 70 mm×24 mm 的铜铝双金属复 合板坯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较好. (2)铜铝复合板坯的复合界面层分为三个亚 层,分别为固液转变形成的(I)层:γ 相;固相转变 形成的(II)层:θ 相;以及共晶转变形成的(III)层: α+θ 共晶组织. I 层和 II 层均为铜铝金属间化合 物,具有较高的强度,但是几乎没有塑性,在复合 板坯受力变形时,是裂纹产生和扩展的主要区域. (3)调整工艺参数可以优化凝固过程中铜铝 复合板内的温度场分布,控制复合界面层的形成 过程,工艺参数之间的合理匹配是增大板坯结合 强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    考    文    献 Liu T, Liu P, Wang Q D. Research progress on copper/aluminum bimetal composite. Mater Rev, 2013, 27(10): 1 (刘腾, 刘平, 王渠东. 铜铝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材料导 报, 2013, 27(10):1 ) [1] (a) (b) (c) (d) θ α+θ γ 10 μm 10 μm 10 μm 10 μm 10 μm (e) θ α+θ γ θ α+θ γ θ α+θ γ θ α+θ γ 图 13    工艺参数对 θ 相和 γ 相形成和生长的影响. (a) V=40 mm·min−1 ,Q=1000 L·h−1;(b) V=60 mm·min−1 ,Q=1000 L·h−1;(c) V=80 mm·min−1 , Q=1000 L·h−1;(d) V=100 mm·min−1 ,Q=1000 L·h−1;(e) V=60 mm·min−1 ,Q=800 L·h−1 Fig.13    Effects of the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n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the θ and γ phases: (a) V=40 mm·min−1 , Q=1000 L·h−1; (b) V=60 mm·min−1 , Q=1000 L·h−1; (c) V=80 mm·min−1 , Q=1000 L·h−1; (d) V=100 mm·min−1 , Q=1000 L·h−1; (e) V=60 mm·min−1 , Q=800 L·h−1 王    珺等: 水平连铸复合成形铜铝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 223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