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理论,一般用双膜理论来解释。当气水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气水两相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 体边界层(气膜)和水边界层(水膜),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到达气膜,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 移到水相主体。由于对流扩敢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 根据传质原里,氧在水中转移速事与水中写氧量及水、气接触界面积设正比·房《meL·mm) (1) 式中:KL一一氧转移系数(mmim a=A/V (m2/m) C—水中饱和溶解氧(mgL) C,—时间水中实际溶解氧(g) (1)式中,氧转移系数K1及接触界而积A难于计算,实际上采用总转移系数K1a.将(1)式积分可求得: (1/min) (2) 一氧转移过程中任意两个时间(min) C,C2一一对应于t,2时水中的溶解氧量(mg) 充氧量用下式计算: Qs0.55×b×KLa×V (kg/h) (3) 式中:0.55- 单位换算系数。0.55-Css-C)×60÷1000 Css- 一标准状态下溶解氧量(mgL) Co 一测定开始时的溶解氧量,对于脱氧清水C,=0 60一一充氧时间,由分钟化为小时 1000Cs单位由mgL化为kgm3 b——K的修正系数,即将测定条件下的溶解氧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溶解氧。可查下表 Ce(mg/L) 34 209 氧的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 (4) 式中:Q 充氧量m3h 0298-一在标准状态下,1m3空气含氧0.298kg 动力效率按下式计算: E=Q/N (kg/ kW·h)二、实验原理 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理论,一般用双膜理论来解释。当气水两相作相对运动时,气水两相接触面(界面)的两侧分别存在着气 体边界层(气膜)和水边界层(水膜),氧在气相主体内以对流扩散方式到达气膜,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最后以对流扩散方式转 移到水相主体。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所以氧的转移阻力集中在双膜上。 根据传质原理,氧在水中转移速率与水中亏氧量及水、气接触界面积成正比。 (mg/L·min) (1) 式中:KL——氧转移系数 (m/min) a = A/V (m2 / m3 ) CS——水中饱和溶解氧 (mg/L) Ct ——t时间水中实际溶解氧 (mg/L) (1)式中,氧转移系数KL及接触界面积A难于计算,实际上采用总转移系数KL a。将(1)式积分可求得: (1/ min)                       (2) 式中:t1,t2——氧转移过程中任意两个时间(min) C1,C2——对应于t1,t2时水中的溶解氧量(mg/L) 充氧量用下式计算: Qs=0.55×b×KL a×V     (kg/h)                                       (3) 式中:0.55——单位换算系数。0.55=(CSS -C0 )×60÷1000 CSS ——标准状态下溶解氧量(mg/L) C0——测定开始时的溶解氧量,对于脱氧清水C0=0 60——充氧时间,由分钟化为小时 1000——CSS 单位由mg/L 化为kg/m3 b——KL a 的修正系数,即将测定条件下的溶解氧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溶解氧。可查下表。 b CS (mg/L) t℃ 1.533 1248 6 1.434 1187 8 1.344 1133 10 1.302 1108 11 1.263 1083 12 1.225 1060 13 1.189 1037 14 1.158 1015 15 1.121 995 16 1.089 974 17 1.085 954 18 1.029 935 19 1.000 917 20 0.973 899 21 0.940 883 22 0.921 868 23 0.896 853 24 0.872 839 25 0.850 822 26 0.826 807 27 0.807 792 28 氧的利用系数按下式计算: η= (4) 式中:Q——充氧量(m3 /h) 0.298——在标准状态下,1 m3 空气含氧0.298kg 动力效率按下式计算: E= Qs /N (kg/ kW·h)                                                 (5)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