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年以后,再去选择主修专业(major)。但主修专业并不具体到诸如国际金融、财政学、保险学 这样的分学科,而只是在经济学、政治学、数学等大类中选。 在美国,“研究生”(graduate student)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统称。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 学(research university)经济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不设硕士项目,只设博士项目,而它们颁 发的硕士学位只是通向博士学位过程中的“过程学位”。因此,在研究型大学里没有“考 研”、“考博”之分。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助理教授不是国内意义上的“助教”,而是货 真价实的“博导”,因为助理教授有资格指导博士论文,一个博士生选择助理教授做论文委员 会主席也是可以的。如果一所大学只有学士或硕士学位,那么就不是研究型大学。按国内的说 法,只有“博士点”的才是研究型大学。而在美国的非研究型大学里,确实有以硕士为“终极 学位”(terminal degree)的经济学硕士项目,要念一、两年。 在美国的大学,报考博士是考这个学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Ph.D.program),既不是考某 某专业,也不是考某某人的博士。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人考过我的博士,尽管我带过不少博 士生。在培养博士的模式上,我们可以拿美国与欧洲做比较。欧洲通常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和我国基本相同。而美国在博士生教育上有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是一种大生产的模式,像批量 生产汽车一样,而不是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式的。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欧洲模式至少有一个 优点,就是如果某个学生确实很出色,导师的个人关怀可以多些。但是实践证明美国模式,总 体上有优越性,好处是博士生前期培养是大批量生产,标准化,保证基本质量,同大批量生产 汽车是一个道理。而后期专业定向后又能得到数个教授的个人指导。因此,在美国,报考项目 而不报考导师是有深层次的制度性原因的。 2.本科生教育 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一年级实行通才教育,即学生必修公共课如各国文化、历史、生 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等,代表一个受教育的人应当具有的知识。一年级经济学原理也是作为 公共课上的,往往是一个学期,有时是两个学期。二年级选主修专业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首 先必修中级宏观、中级微观、计量经济学(包括概率统计)、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完成以后要 求修两门领域课,如国际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产业组织、公共财政、劳动经 济学,一般都是应用性的领域。 本科教育通常分两轨:一是普通轨,一是优等轨(honors)。普通轨的学生一般不需要写 毕业论文。而优等轨的学生水平较高,要求分数高一些,有时为他们单独开一些课,比如,介 于中级微观和高级微观之间的微观经济学。优等轨的学生要写毕业论文。他们的论文比较规 范,特别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中。这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经济学家指导做研究,这一点让其 它国家较难效仿。其它国家可以把课程开全,开好。但是,指导学生做规范的研究就是另一回 事了。因此,毫不奇怪,中国和俄国的学生在美国学校中,往往课程学得很好,但是开始做研 究时常遇到很大困难,觉得无处着手。一个基本原因是他们在本国受的本科教育中,通常来 说,做经济学研究这一部分或是空白的,或是不规范的。 3.博士生教育4 年以后 再去选择主修专业(major) 但主修专业并不具体到诸如国际金融 财政学 保险学 这样的分学科 而只是在经济学 政治学 数学等大类中选 在美国 研究生 (graduate student)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统称 美国的主要研究型大 学(research university)经济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不设硕士项目 只设博士项目 而它们颁 发的硕士学位只是通向博士学位过程中的 过程学位 因此 在研究型大学里没有 考 研 考博 之分 在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 助理教授不是国内意义上的 助教 而是货 真价实的 博导 因为助理教授有资格指导博士论文 一个博士生选择助理教授做论文委员 会主席也是可以的 如果一所大学只有学士或硕士学位 那么就不是研究型大学 按国内的说 法 只有 博士点 的才是研究型大学 而在美国的非研究型大学里 确实有以硕士为 终极 学位 terminal degree 的经济学硕士项目 要念一 两年 在美国的大学 报考博士是考这个学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Ph.D. program) 既不是考某 某专业 也不是考某某人的博士 从这个意义上说 没有人考过我的博士 尽管我带过不少博 士生 在培养博士的模式上 我们可以拿美国与欧洲做比较 欧洲通常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和我国基本相同 而美国在博士生教育上有重要的制度创新 它是一种大生产的模式 像批量 生产汽车一样 而不是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式的 两种模式 各有利弊 欧洲模式至少有一个 优点 就是如果某个学生确实很出色 导师的个人关怀可以多些 但是实践证明美国模式 总 体上有优越性 好处是博士生前期培养是大批量生产 标准化 保证基本质量 同大批量生产 汽车是一个道理 而后期专业定向后又能得到数个教授的个人指导 因此 在美国 报考项目 而不报考导师是有深层次的制度性原因的 2. 本科生教育 美国的经济学本科教育 一年级实行通才教育 即学生必修公共课如各国文化 历史 生 物学原理 心理学原理等 代表一个受教育的人应当具有的知识 一年级经济学原理也是作为 公共课上的 往往是一个学期 有时是两个学期 二年级选主修专业后 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首 先必修中级宏观 中级微观 计量经济学 包括概率统计 微积分和线性代数 完成以后要 求修两门领域课 如国际经济学 包括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 产业组织 公共财政 劳动经 济学 一般都是应用性的领域 本科教育通常分两轨 一是普通轨 一是优等轨 honors 普通轨的学生一般不需要写 毕业论文 而优等轨的学生水平较高 要求分数高一些 有时为他们单独开一些课 比如 介 于中级微观和高级微观之间的微观经济学 优等轨的学生要写毕业论文 他们的论文比较规 范 特别是在主要的研究型大学中 这是因为他们有一流的经济学家指导做研究 这一点让其 它国家较难效仿 其它国家可以把课程开全 开好 但是 指导学生做规范的研究就是另一回 事了 因此 毫不奇怪 中国和俄国的学生在美国学校中 往往课程学得很好 但是开始做研 究时常遇到很大困难 觉得无处着手 一个基本原因是他们在本国受的本科教育中 通常来 说 做经济学研究这一部分或是空白的 或是不规范的 3. 博士生教育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