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634 工程科学学报,第37卷,第12期 对工艺轧制生产中可能影响折叠边缺陷的参数(如铸 都先经过1道次纵轧 坯边部质量、轧制方式、道次数和压下量)进行研究 实验中所采用的轧制方式、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 文中所用轧制工艺源于现场轧制制度,所有坯料轧前 如表2所示,表中分数为每一横轧道次的压下量 表2坯料的轧制工艺、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 Table 2 Rolling process,experiment purpos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labs 坯号 轧制方式 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 1+ 1道次转向+单向横轧 原始边展宽方向轧制是 头尾裂纹 3 无转向单向纵轧 否产生边部折叠 无 3# 2道次11%展宽轧制+精轧 证明边部切割无益消除 切割边上表面裂纹 ? 2道次7%展宽轧制+精轧 边部折叠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5+ 3道次15%展宽+精轧 原始边上下表面裂纹 6 3道次15%展宽(不再轧) 三道次展宽轧制,边部 展宽后侧面近角部裂纹 折叠开始道次 3道次15%展宽轧+粗轧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8* 4道次15%展宽+精轧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四道次展宽轧制,边部 9 4道次15%展宽(不再轧) 展宽后侧面近角部裂纹 折叠开始道次 10* 4道次15%展宽轧+粗轧结束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研究表明轧制方式对板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表 边距边7mm.这表明同道次不同压下量宽展轧制会影 2所示,1和2坯料被用于探究轧制中横轧与否对边 响边部折叠距边的距离. 部折叠缺陷影响.2实验坯料的轧制工艺为全纵轧, a 出轧厚度为60mm,观察钢板没有在边部及头尾发现 缺陷.1·实验坯料经1道次纵轧后转钢横轧宽展至精 轧结束,出轧厚度为42.4mm,轧制后在钢板头尾部出 现裂纹缺陷,如图9所示.由此可知单向纵轧铸坯不 会产生边部折叠现象,横轧展宽可能是产生边部折叠 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103(a)和4()坯料形成的边部折叠 Fig.10 Edge folding formed in Slabs 3*(a)and 4(b) 轧制道次数也是轧制工艺参数中的重要参量.本 文研究等压下量条件下(15%),宽展轧制道次数分别 为3和4,对折叠边缺陷影响,同时还考虑了精扎和粗 轧的影响,实验制度如表2所示.5~7坯料为3道次 15%的横向宽展轧制,结果如图11所示.5坯料宽展 后继续轧制至精轧结束,酸洗后在板材的原始边上下 表面均有边部折叠缺陷,距边l6mm:6坯料宽展后就 图9单向横轧产生的裂纹 不再轧制,酸洗后可在板材的边角部发现折叠现象:7 Fig.9 Cracks caused by one-way broadening rolling 坯料至粗轧结束,酸洗后在原始边的下表面发现边部 为验证铸坯侧边缺陷是否为边部折叠缺陷产生 折叠缺陷,距边10mm,可发现边部折叠缺陷在横轧宽 源,将原始坯料边部切除后,再进行轧制实验,编号为 展后就产生了,如果对坯料进行后续轧制,则边部折叠 3和4,实验参数如表2所示,所得结果如图10所示. 缺陷会翻平到板材的表面. 由图10知,切割原始边的坯料在一次纵轧和一次横轧 8~10坯料为4道次15%的横向宽展轧制,结果 后会出现折叠缺陷,表明铸坯的原始边和切割边都会 如图12所示.8坯料至精轧结束,酸洗后在板材的原 产生边部折叠现象.采用11%压下量宽展轧制的3*坯 始边下表面发现折叠缺陷,距边约20mm:9坯料横轧 料,形成的折叠缺陷位于切割边距边8mm;采用7%压 宽展后不再轧制,对中间坯的边部取样酸洗后可在板 下量宽展轧制的4坯料,所形成的折叠缺陷位于原始 材的角部发现折叠缺陷,已经有向表面翻平的趋势:工程科学学报,第 37 卷,第 12 期 对工艺轧制生产中可能影响折叠边缺陷的参数( 如铸 坯边部质量、轧制方式、道次数和压下量) 进行研究. 文中所用轧制工艺源于现场轧制制度,所有坯料轧前 都先经过 1 道次纵轧. 实验中所采用的轧制方式、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 如表 2 所示,表中分数为每一横轧道次的压下量. 表 2 坯料的轧制工艺、实验目的及实验结果 Table 2 Rolling process,experiment purpose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labs 坯号 轧制方式 实验目的 实验结果 1# 1 道次转向 + 单向横轧 2# 无转向单向纵轧 原始边展宽方向轧制是 否产生边部折叠 头尾裂纹 无 3# 2 道次 11% 展宽轧制 + 精轧 4# 2 道次 7% 展宽轧制 + 精轧 证明边部切割无益消除 边部折叠 切割边上表面裂纹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5# 3 道次 15% 展宽 + 精轧 6# 3 道次 15% 展宽( 不再轧) 7# 3 道次 15% 展宽轧 + 粗轧 三道次展宽轧制,边部 折叠开始道次 原始边上下表面裂纹 展宽后侧面近角部裂纹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8# 4 道次 15% 展宽 + 精轧 9# 4 道次 15% 展宽( 不再轧) 10# 4 道次 15% 展宽轧 + 粗轧结束 四道次展宽轧制,边部 折叠开始道次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展宽后侧面近角部裂纹 原始边下表面裂纹 研究表明轧制方式对板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如表 2 所示,1# 和 2# 坯料被用于探究轧制中横轧与否对边 部折叠缺陷影响. 2# 实验坯料的轧制工艺为全纵轧, 出轧厚度为 60 mm,观察钢板没有在边部及头尾发现 缺陷. 1# 实验坯料经 1 道次纵轧后转钢横轧宽展至精 轧结束,出轧厚度为 42. 4 mm,轧制后在钢板头尾部出 现裂纹缺陷,如图 9 所示. 由此可知单向纵轧铸坯不 会产生边部折叠现象,横轧展宽可能是产生边部折叠 的重要影响因素. 图 9 单向横轧产生的裂纹 Fig. 9 Cracks caused by one-way broadening rolling 为验证铸坯侧边缺陷是否为边部折叠缺陷产生 源,将原始坯料边部切除后,再进行轧制实验,编号为 3# 和 4# ,实验参数如表 2 所示,所得结果如图 10 所示. 由图 10 知,切割原始边的坯料在一次纵轧和一次横轧 后会出现折叠缺陷,表明铸坯的原始边和切割边都会 产生边部折叠现象. 采用 11% 压下量宽展轧制的 3# 坯 料,形成的折叠缺陷位于切割边距边 8 mm; 采用 7% 压 下量宽展轧制的 4# 坯料,所形成的折叠缺陷位于原始 边距边 7 mm. 这表明同道次不同压下量宽展轧制会影 响边部折叠距边的距离. 图 10 3# ( a) 和 4# ( b) 坯料形成的边部折叠 Fig. 10 Edge folding formed in Slabs 3# ( a) and 4# ( b) 轧制道次数也是轧制工艺参数中的重要参量. 本 文研究等压下量条件下( 15% ) ,宽展轧制道次数分别 为 3 和 4,对折叠边缺陷影响,同时还考虑了精扎和粗 轧的影响,实验制度如表 2 所示. 5# ~ 7# 坯料为 3 道次 15% 的横向宽展轧制,结果如图 11 所示. 5# 坯料宽展 后继续轧制至精轧结束,酸洗后在板材的原始边上下 表面均有边部折叠缺陷,距边 16 mm; 6# 坯料宽展后就 不再轧制,酸洗后可在板材的边角部发现折叠现象; 7# 坯料至粗轧结束,酸洗后在原始边的下表面发现边部 折叠缺陷,距边 10 mm,可发现边部折叠缺陷在横轧宽 展后就产生了,如果对坯料进行后续轧制,则边部折叠 缺陷会翻平到板材的表面. 8# ~ 10# 坯料为 4 道次 15% 的横向宽展轧制,结果 如图 12 所示. 8# 坯料至精轧结束,酸洗后在板材的原 始边下表面发现折叠缺陷,距边约 20 mm; 9# 坯料横轧 宽展后不再轧制,对中间坯的边部取样酸洗后可在板 材的角部发现折叠缺陷,已经有向表面翻平的趋势; · 4361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