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分由瓷杯细孔进入土壤后,管内形成负压,当内外水势相等时,真空压力计上的负压读数即 代表管外士壤水吸力 二、 上壤水分特征曲线 1、概念: 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吸力是一个连续函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土壤含水量为横 坐标,以土壤水吸力为纵坐标绘制的相关曲线。 土壤的水吸力或吓值越大,土壤水所受的吸力也越大,对植物的有效性就越小,当士 壤对水的吸力超过了植物根系 士壤水的吸 力说,即F值大于4.5时,土 水分 就处于无 效状态。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壤水的吸力越低,土壤水本身的势能就高,土壤水的可移动性 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就强。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两个问愿: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菱菩系数和田间持水量时,实际的含水量相差很大,但土壤水 吸力相似。达到菱蕊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15atm或15bar,pF为4.2:达到田间持水量时 土壤水吸力为0.3atm或0.3bar:pF为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水力相差很大。 第四节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 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定量测定方法 1、洪干法(标准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4、张力计、电阻法、石青法 5、压力膜 二、影响士壤水分状况的因素 1、气候:降雨量和蒸发量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难以人为控制。 2、植被:植被的蒸腾消耗土城的水分,而植被可以诵过隆低地表径流来增加土瑰水分 3、地形和水文条件:地形地势的高低,影响土壤的水分。在园林绿化生产中,要注意平整 土地。对易遭水蚀的地方,要注意修成水平梯田, 4、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松紧度、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水分的入渗 流动、保持、排除以及蒸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决定者土壤的水 分状况。与气候因素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是比拉容易改变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5、人为影响:主要是通过灌避、排水等措施,调节土的水分含量。 三、土桌水分的调节 、灌溉和排水 2、耕作 3、施有机肥 4、地面罗盖 地膜覆盖,有很高的保痛、增温效果。对裸露的地方用小石块、粗沙或草炭、枯枝落 叶、作物秸杆覆盖。种植地被植物。 5、土壤增温保墒剂土壤增温保墒剂 化学成分:高分子脂肪类经皂化后的产物,黑色。 作用:防止地表蒸发,增加地表蒸发,增加地表温度分由瓷杯细孔进入土壤后,管内形成负压,当内外水势相等时,真空压力计上的负压读数即 代表管外土壤水吸力。 三、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1、 概念: 土壤水分含量和土壤水吸力是一个连续函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就是以土壤含水量为横 坐标,以土壤水吸力为纵坐标绘制的相关曲线。 土壤的水吸力或 pF 值越大,土壤水所受的吸力也越大,对植物的有效性就越小,当土 壤对水的吸力超过了植物根系对土壤水的吸力说,即 pF 值大于 4.5 时,土壤水分就处于无 效状态。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壤水的吸力越低,土壤水本身的势能就高,土壤水的可移动性 和对植物的有效性就强。 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不同质地土壤达到萎蔫系数和田间持水量时,实际的含水量相差很大,但土壤水 吸力相似。达到萎蔫系数时,土壤水吸力为 15atm 或 15bar,pF 为 4.2;达到田间持水量时, 土壤水吸力为 0.3atm 或 0.3bar;pF 为 2.8。 第二,不同质地土壤含水量相同时,其吸水力相差很大。 第四节 土壤水分的管理与调节 一、土壤水分的测定方法 定量测定方法 1、洪干法(标准法) 2、中子仪法 3、时域反射仪(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DR) 4、张力计、电阻法、石膏法 5、压力膜 二、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的因素 1、气候:降雨量和蒸发量是两个相互矛盾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难以人为控制。 2、植被:植被的蒸腾消耗土壤的水分,而植被可以通过降低地表径流来增加土壤水分。 3、地形和水文条件:地形地势的高低,影响土壤的水分。在园林绿化生产中,要注意平整 土地。对易遭水蚀的地方,要注意修成水平梯田。 4、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松紧度、有机质含量都对土壤水分的入渗、 流动、保持、排除以及蒸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水 分状况。与气候因素相比,土壤物理性质是比较容易改变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5、人为影响:主要是通过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土壤的水分含量。 三、土壤水分的调节 1、灌溉和排水 2、耕作 3、施有机肥 4、地面覆盖 地膜覆盖,有很高的保墒、增温效果。对裸露的地方用小石块、粗沙或草炭、枯枝落 叶、作物秸杆覆盖。种植地被植物。 5、土壤增温保墒剂土壤增温保墒剂 化学成分:高分子脂肪类经皂化后的产物,黑色。 作用:防止地表蒸发,增加地表蒸发,增加地表温度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