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章次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一一病毒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因子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 物学原理 第十章 污、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 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333343344433 第十一章 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微 生物群落 第十二章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合计 40 六、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组织实施,以充分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七、参考资料 (一)教材 周群英,髙廷耀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髙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二)参考书 1.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 2.马文漪,杨柳燕编著,《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 3.贺延龄、陈爱侠编著,《环境微生物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岀版社,2001章次 授课内容 理论学时 第一章 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3 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 3 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 3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理 3 第五章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存因子 4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3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态 3 第八章 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 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 物学原理 4 第十章 污、废水的深度处理和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 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4 第十一章 有机固体废弃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微 生物群落 3 第十二章 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 3 合计 40 六、教学建议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组织实施,以充分调动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精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七、参考资料 (一)教材 周群英,高廷耀编著,《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二)参考书 1. 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 2. 马文漪,杨柳燕编著,《环境微生物工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 贺延龄、陈爱侠编著,《环境微生物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向上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