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二)麦类主要病害 概述 麦类作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 严重地影响着麦类的生产。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约 200 种,我 国发生较重的有 20 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 病、小麦纹枯病等。 (一)麦类锈病 小麦锈病在世界各国小麦产区均严重发生。可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小麦被病菌 侵染后,植株营养物质大部分被锈菌消耗,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增加水分蒸发, 一般比健株蒸发量增加 20%~60%,严重的达到 200%一 300%。发病轻时,小麦穗短而小, 种子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发病比较早而重时,不能正常抽穗。三种锈病以秆锈对产量影响 最大,条锈次之,叶锈较小。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小麦条锈病曾在我省大流行,造成严重损 失,仅绵阳地区就损失小麦 5000 万 kg 左右,南部县一县 1975 年就损失小麦 850 万 kg 此后 由于推广抗病品种,此病危害有所下降,但 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 现有推广品种抗性降低,小麦锈病的流行又有回升 1.症状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被害处产生夏孢子堆,后期在病部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根据 孢子堆的大小、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排列的情况和表皮穿透的特点区分三种锈病,农 民形象地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诊断要点:“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2.病原 三种锈病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柄锈菌属。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ormis West.L sp.tritici Eriks.et Henn.小麦专化型;夏孢子单胞、球形, 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灰黑色,柄较长;转主寄主 不明。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为小麦隐匿柄锈菌 Pucciniarecondita Rob.exDesto.L sp.tritici Eriks.et Henn.;夏孢子单胞球形、近球形,表面有微刺,黄褐色;冬孢子 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暗褐色,柄极短;在我国转主寄主未得到证 实,国外证实是唐松草和小乌头。小麦秆锈病的病原菌为禾柄锈菌 Puccicinia graminis Pers.L sp.tritici Eriks.et Henn.,夏孢子单胞、长圆形,表面有细刺,暗黄色;冬 孢子双胞、椭圆形或长棒形,表面光滑,顶端壁厚,横隔处稍缢缩,浓褐色,柄很长;转主 寄主是小蘖和十大功劳。小麦锈菌均为专性寄生,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3.发病规律 小麦锈病的病原菌都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寄主上发育和繁殖,并通过夏孢子传播为害, 气流是主要传播媒介。当夏孢子成熟后,只要有轻微的气流,就会从夏孢子堆中向外飞散, 可随气流上升到 5 000 m 以上的高空,传送到几百千米以外的地区,造成小麦病害的大流行。 如下图:二)麦类主要病害 概述 麦类作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病害的危害一直 严重地影响着麦类的生产。麦类病害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正式记载的小麦病害约 200 种,我 国发生较重的有 20 余种,其中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小麦赤霉病、小麦锈病、小麦白粉 病、小麦纹枯病等。 (一)麦类锈病 小麦锈病在世界各国小麦产区均严重发生。可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小麦被病菌 侵染后,植株营养物质大部分被锈菌消耗,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增加水分蒸发, 一般比健株蒸发量增加 20%~60%,严重的达到 200%一 300%。发病轻时,小麦穗短而小, 种子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发病比较早而重时,不能正常抽穗。三种锈病以秆锈对产量影响 最大,条锈次之,叶锈较小。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小麦条锈病曾在我省大流行,造成严重损 失,仅绵阳地区就损失小麦 5000 万 kg 左右,南部县一县 1975 年就损失小麦 850 万 kg 此后 由于推广抗病品种,此病危害有所下降,但 20 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新的生理小种的出现, 现有推广品种抗性降低,小麦锈病的流行又有回升 1.症状 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被害处产生夏孢子堆,后期在病部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根据 孢子堆的大小、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排列的情况和表皮穿透的特点区分三种锈病,农 民形象地说:“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诊断要点:“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2.病原 三种锈病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柄锈菌属。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为条形柄锈菌 Puccinia strii./ormis West.L sp.tritici Eriks.et Henn.小麦专化型;夏孢子单胞、球形, 表面有细刺,鲜黄色;冬孢子双胞、棍棒形,顶部扁平或斜切,灰黑色,柄较长;转主寄主 不明。小麦叶锈病的病原菌为小麦隐匿柄锈菌 Pucciniarecondita Rob.exDesto.L sp.tritici Eriks.et Henn.;夏孢子单胞球形、近球形,表面有微刺,黄褐色;冬孢子 双胞、棍棒状,上宽下窄,顶部平截或稍倾斜,暗褐色,柄极短;在我国转主寄主未得到证 实,国外证实是唐松草和小乌头。小麦秆锈病的病原菌为禾柄锈菌 Puccicinia graminis Pers.L sp.tritici Eriks.et Henn.,夏孢子单胞、长圆形,表面有细刺,暗黄色;冬 孢子双胞、椭圆形或长棒形,表面光滑,顶端壁厚,横隔处稍缢缩,浓褐色,柄很长;转主 寄主是小蘖和十大功劳。小麦锈菌均为专性寄生,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 3.发病规律 小麦锈病的病原菌都是专性寄生物,只能在寄主上发育和繁殖,并通过夏孢子传播为害, 气流是主要传播媒介。当夏孢子成熟后,只要有轻微的气流,就会从夏孢子堆中向外飞散, 可随气流上升到 5 000 m 以上的高空,传送到几百千米以外的地区,造成小麦病害的大流行。 如下图: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