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角化细胞 透明角质题粒」 楼合细肉的 频粒层细胞一 一板层颗粒 棘细胞 角蛋自战一 基底细 里体 半桥粒一 图10-3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约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位于棘层上方,胞核 和细胞器已退化。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 granule), 在HE染色的切片上显强嗜碱性,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图10-2,10-3)。电镜下,颗粒 没有界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图10~3)。颗粒的来源不明,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 质。在颗粒层细胞内,角蛋白丝与透明角持颗粒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电镜下可见角蛋白丝伸 入颗粒中。颗粒层细胞含板层颗粒多,并常位于胞质周边,与细胞膜贴连,将所含的糖脂等物 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在细胞外面形成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 4,透明层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位于颗粒层上方,只在无毛的厚表皮中明显易见 此层由几层更扁的梭形细胞组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上,细胞呈透明均质状,细胞界限不清,被 伊红染成红色,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图10~2)。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细胞相似。 5,角质层角质层(stratum corneum)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化细胞(horny cll)组成。这些细胞干硬,是已完全角化的死细胞,已无胞核和细胞器。在HE染色切片上, 细胞呈均质状,轮廓不清,也易被伊红着色(图10-2)。在电镜下,可见胞质中充满密集平 行的角蛋白丝,浸埋在均质状的物质中,其中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 质。细胞膜内面附有一层厚约12m的不溶性蛋白质,故细胞膜明显增厚而坚固(图10-3)。 细胞表面折皱不平,相邻细胞互相嵌合,细胞间隙中充满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靠近表面 的细胞间的桥粒解体,细胞彼此连接不牢,逐渐脱落,即为日常所称的皮屑。 身体大部分的表皮相当薄,与厚表皮的分层有差别(图10~4)·基底层与厚表皮的相 同,棘层的细胞层数少,颗粒层只有2~3层细胞,没有透明层,角质层也薄,只有几层细胞。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 程,同时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不断脱落和更新,其更 图10-3 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约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位于棘层上方,胞核 和细胞器已退化。细胞的主要特点是胞质内含有许多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 granule), 在HE染色的切片上显强嗜碱性,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图10-2,10-3)。电镜下,颗粒 没有界膜包被,呈致密均质状(图10-3)。颗粒的来源不明,主要成分为富有组氨酸的蛋白 质。在颗粒层细胞内,角蛋白丝与透明角持颗粒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电镜下可见角蛋白丝伸 入颗粒中。颗粒层细胞含板层颗粒多,并常位于胞质周边,与细胞膜贴连,将所含的糖脂等物 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内,在细胞外面形成多层膜状结构,构成阻止物质透过表皮的主要屏障。 4.透明层 透明层(stratum lucidum)位于颗粒层上方,只在无毛的厚表皮中明显易见。 此层由几层更扁的梭形细胞组成,在HE染色的切片上,细胞呈透明均质状,细胞界限不清,被 伊红染成红色,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图10-2)。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细胞相似。 5.角质层 角质层(stratum corneum)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化细胞(horny cell)组成。这些细胞干硬,是已完全角化的死细胞,已无胞核和细胞器。在HE染色切片上, 细胞呈均质状,轮廓不清,也易被伊红着色(图10-2)。在电镜下,可见胞质中充满密集平 行的角蛋白丝,浸埋在均质状的物质中,其中主要为透明角质颗粒所含的富有组氨酸的蛋白 质。细胞膜内面附有一层厚约12nm 的不溶性蛋白质,故细胞膜明显增厚而坚固(图10-3)。 细胞表面折皱不平,相邻细胞互相嵌合,细胞间隙中充满板层颗粒释放的脂类物质。靠近表面 的细胞间的桥粒解体,细胞彼此连接不牢,逐渐脱落,即为日常所称的皮屑。 身体大部分的表皮相当薄,与厚表皮的分层有差别(图10-4)。基底层与厚表皮的相 同,棘层的细胞层数少,颗粒层只有2~3层细胞,没有透明层,角质层也薄,只有几层细胞。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结构变化,反映了角蛋白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 程,同时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和角化的过程。表皮角蛋白形成细胞不断脱落和更新,其更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