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迷茫、理想缺失等问题,也面临着如何规划职业、发展事业、经营感情等成长困惑,这 些都能在优秀传统文化里找到对症的良药。 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观,“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的能力培养观,以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命要旨等, 无不是值得加以阐发并引导青年成长的思想精髓。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气 息、生命智慧,结合当下青年的生活形态,及时回应青年的困惑,丛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里,最终唤醒文化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落地生根。通过这 样一种文化体认,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地引领青年夯实道德基础,深化文化素养,修学 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与担当道义的文化意识,成为具备中国文化根基的“新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年安身立命根本的同时,也应让青年群体作为新生力量扎 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推动文化创新,孕育民族力量。 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青春元素,积极参与青年生活,以贴近生活、贴近青春 的形式与内容拉近与青年的距离。在宣传手段、活动形式上洋湓青春气息,通过举办主题论 坛,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昊体可感、生动有趣,进而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 效果。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针对青年的文化理念,也应该是面向所有国人 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它强调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人生发展的自信,也提醒我们学 习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落实到实际,注重经世致用,散发生命活力。只有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生命,主能真正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气象,扌是真正的大学问和真功夫。 100多年前,梁后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畅论中国青年的历史职责,慷慨激昂地呼 唤“少年中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经百年探索和发展,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 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通往现代化道 路的必然之举,也是当下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朱熹《春曰》诗有言:“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我们就一定能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紫千红的新时代! 防控疫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0-02-0309:52作者:满羿 随着“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并迅速产 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部分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初衷是通过作品表达 对防控一线人员的敬佩和慰问,对科学防控的宣传以及对老百姓的安慰,但是最近由于作品 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争议、不满和批评。 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因为防疫需要足不出户,再加上包括传言四起、疫情变化、缺乏 科学知识等诸多因素,必然会产生害怕、担忧、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客观上他们需要通 过良性方式排解这些不良情绪,稳定內心。这有利于精神健康,也为身体健康提供保证,而 这自然就需要文艺作品。 他们可以通过文艺作品来抒发和宣泄不良情绪,通过审美达到精神愉悦,通过消遣驱赶 无聊,通过适当的精神娱乐缓解心理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老百姓所需要文艺作品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当然,这里的"娱乐"必然是“轻娱乐"或者说适度娱乐。毕竟防控"疫情″是让人不得病 这就需要保证人们情绪的稳定,避免大开大合、大悲大喜,因此过于喧闹、“折腾"的文艺作 品或者节目确实不适合当前。 同时,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应注意到防控疫情”不应该成为一般老百姓生活的全部。传 统相声中有一句词是非常辩证的∶糖多了不甜、盐多了不咸。如果我们现在新的文艺作品忽 视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忽视了文艺创作应该有的规律,忽视了文艺作品“美“的原则,忽生活迷茫、理想缺失等问题,也面临着如何规划职业、发展事业、经营感情等成长困惑,这 些都能在优秀传统文化里找到对症的良药。 “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价值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发展观,“德行、 言语、政事、文学”的能力培养观,以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生命要旨等, 无不是值得加以阐发并引导青年成长的思想精髓。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气 息、生命智慧,结合当下青年的生活形态,及时回应青年的困惑,从而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心里,最终唤醒文化基因,让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中落地生根。通过这 样一种文化体认,由表及里、从浅到深地引领青年夯实道德基础,深化文化素养,修学储能 培养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与担当道义的文化意识,成为具备中国文化根基的“新青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青年安身立命根本的同时,也应让青年群体作为新生力量扎 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源头活水,推动文化创新,孕育民族力量。 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接青春元素,积极参与青年生活,以贴近生活、贴近青春 的形式与内容拉近与青年的距离。在宣传手段、活动形式上洋溢青春气息,通过举办主题论 坛,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变得具体可感、生动有趣,进而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 效果。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针对青年的文化理念,也应该是面向所有国人 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它强调了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指引人生发展的自信,也提醒我们学 习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落实到实际,注重经世致用,散发生命活力。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融入生命,才能真正呈现出春意盎然的气象,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和真功夫。 100多年前,梁启超写下了《少年中国说》,畅论中国青年的历史职责,慷慨激昂地呼 唤“少年中国”。“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历经百年探索和发展,今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在 实现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上阔步前进。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通往现代化道 路的必然之举,也是当下中国青年的时代使命。朱熹《春日》诗有言:“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我们就一定能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紫千红的新时代! 防控疫情,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艺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02-0309:52 作者:满羿 随着“新冠病毒”防控工作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并迅速产 生了一批以防控疫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大部分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初衷是通过作品表达 对防控一线人员的敬佩和慰问,对科学防控的宣传以及对老百姓的安慰,但是最近由于作品 层出不穷,质量参差不齐,也引起了人们的一些争议、不满和批评。 那么,在防控疫情期间,人民群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艺作品呢? 在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因为防疫需要足不出户,再加上包括传言四起、疫情变化、缺乏 科学知识等诸多因素,必然会产生害怕、担忧、悲伤、焦虑等不良情绪,客观上他们需要通 过良性方式排解这些不良情绪,稳定内心。这有利于精神健康,也为身体健康提供保证,而 这自然就需要文艺作品。 他们可以通过文艺作品来抒发和宣泄不良情绪,通过审美达到精神愉悦,通过消遣驱赶 无聊,通过适当的精神娱乐缓解心理压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老百姓所需要文艺作品 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当然,这里的“娱乐”必然是“轻娱乐”或者说适度娱乐。毕竟防控“疫情”是让人不得病, 这就需要保证人们情绪的稳定,避免大开大合、大悲大喜,因此过于喧闹、“折腾”的文艺作 品或者节目确实不适合当前。 同时,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应注意到“防控疫情”不应该成为一般老百姓生活的全部。传 统相声中有一句词是非常辩证的:糖多了不甜、盐多了不咸。如果我们现在新的文艺作品忽 视了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忽视了文艺创作应该有的规律,忽视了文艺作品“美”的原则,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