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5.2扭转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的扭转性能: 2.绘制扭矩一扭角图: 3.观察和分析上述两种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并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 4.了解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试件 扭转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等。 圆截面扭转试件的结构形状如图5.2-1所示。 夹持部分过波段 图5.2-1圆截面扭转试件的结构 试件分为夹持部分、过渡段和待测部分。标距(1。)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积为S。按国 家标准GB10128-88的规定,选用合适的尺寸。 三.实验原理 由材料力学可知,圆柱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剪应力和单位扭转角分别为: 。s4p (5.2-1a) Jn 0=do=M (5.2-1b) dx GJ 最大剪应力产生在试件的外表面,表达式为: MR M (5.2-2) JW 式中,M一扭矩,Jm一极惯性距,W一抗扭截面摸量。 圆柱扭转时,其表面上任意一点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图52-2)。沿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 剪应力为:oa=-2 r sina cosa=-tsin2a,ta=tcos2a-tsin2au=tcos2a。当 a=45时,045=-T=0 max;a=135时,0135=t=0mx。 各种材料抵抗剪切的能力不同,因此不同材料的扭转破坏方式也不相同。低碳钢圆试件扭转到 破坏时,因已超过屈服阶段,如作为理想塑性考虑(图52-3),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的分布趋于均匀 如图52-4所示。假设应力均达到了破坏应力(强度极限),则这时截面上应力tx与破坏时扭矩 Mnms的关系为: So89 5.2 扭转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塑性材料(低碳钢)和脆性材料(铸铁)的扭转性能; 2.绘制扭矩一扭角图; 3.观察和分析上述两种材料在扭转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现象,并比较它们性质的差异; 4.了解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设备及试件 扭转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等。 圆截面扭转试件的结构形状如图 5.2-1 所示。 试件分为夹持部分、过渡段和待测部分。标距( 0 l )是待测部分的主体,其截面积为 S0。按国 家标准 GB10128-88 的规定,选用合适的尺寸。 三.实验原理 由材料力学可知,圆柱扭转时横截面上任一点的剪应力和单位扭转角分别为: n n J M     (5.2-1a) n n d M dx GJ     (5.2-1b) 最大剪应力产生在试件的外表面,表达式为: max n n n n M R M J W    (5.2-2) 式中,Mn—扭矩,Jn—极惯性距,Wn—抗扭截面摸量。 圆柱扭转时,其表面上任意一点都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图 5.2-2)。沿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 剪 应 力 为 : 2 2 2 sin cos sin 2 , cos sin cos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         =45 ; =135 45 max 135 max        时, 时, 。 各种材料抵抗剪切的能力不同,因此不同材料的扭转破坏方式也不相同。低碳钢圆试件扭转到 破坏时,因已超过屈服阶段,如作为理想塑性考虑(图 5.2-3),横截面上的剪应力的分布趋于均匀 如图 5.2-4 所示。假设应力均达到了破坏应力(强度极限),则这时截面上应力 max  与破坏时扭矩 M nmax 的关系为: l0 d 过渡段 夹持部分 图 5.2-1 圆截面扭转试件的结构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