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制保真取心筒来进行取样:资源评价技术,一方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取得“可 燃冰”层的有关参数,预测其分布并计算出资源量,另一方面通过取得的实际参数和模拟实 验,建立“可燃冰”形成与释气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分布和资源量:“可燃 冰”开采技术大体分为热开采法、化学试剂法、减压法、置换法4种:实验室摸拟技术,应用 物理一化学手段,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天然气成分和流体成分等边界条件,研究“可燃冰” 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条件:管道中水合物的探测和清除技术,研发阻凝剂清除障碍。“可燃冰” 的开发还牵涉到许多相关技术,如储存与运输技术等。 8.国外实例 日本资源能源厅2013年3月12日宣布,“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当天上午从爱知县附近渥美 半岛近海约1000m的海底,钻入地层下330m处,开采出可燃冰并成功分离出甲烷气体,,标志 着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当地时间12日上午9时,受日本政府委托的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 (灯0G一MEC)在可燃冰的试开采中,成功从距离海底数百米的地层开采出可燃冰。探测船今后 将用2周的时间调查可燃冰是否可2013年6月地质装备5以实现稳定开采。可燃冰一般位于近海 100300m的海底。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探测调查表明,在此次己经开始钻探作业的海域,大概 埋藏着约1.14万亿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日本天然气13.5年的消费量。而日本周边海域可 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则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 日本资源能源厅将力争在2018年完成商业化开采所需的技术。一旦找到商业化捷径,或 将影响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能源压力是日本向海洋要能源的主要原因。日本约95的能源需从国外进口,2001年“福 岛核事故”后,日本国内大部分核电站停止运营,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关系更为紧张。 日本经济产业省曾于2001年7月发布了一个为期18年的“可燃冰开发计划”。第一阶段已 于2008年结束,成果主要是确认相关海域蕴藏大量的可燃冰以待开发。从2009年至今正处于 第二阶段,其最主要目标活动是进行生产试验。近期还将再进行一次分离提取甲烷气体作业 试验,从而为20162018年度第三阶段的商业化开采进行技术铺垫。 然而,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却未必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报道看,日本这次成功 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整个过程似乎只花了约4小时。其实,日本试验 所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日本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着手研究可燃冰,去年2月更启动了可 燃冰钻探试验作业。钻探试验了整整一年后才初次获得成功,花费的代价可谓高昂。即使如 此,日本也自称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这表明与“完全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还有 距离。所以日本方面表示,这次试验成功也只是“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 迈出了重要一步”。 实现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尤其回避不了成本问题。可燃冰不是液体和气体,发掘不能实 现自喷,可燃冰埋藏在深海域,是低温与高压的共同产物。开采过程必须保证足够的高压和 低温,这给可燃冰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世界上开采可燃冰的三种方法,热激化法、 降压法和注入剂法,都要么技术复杂成本高昂,要么推广价值不大,无法用以解决大规模作 业。日本的这次试验采用的降压法,也没跳出既有框框。其效果有多理想,可想而知。 环境保护,也是可燃冰开采绕不过去的问题。可燃冰虽然号称绿色环保型资源,但是它 的开采过程却可能面临破坏环境的危险。可燃冰本质上是甲烷在低温高压环境下与水产生的 结合物,不可能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其固体状态也非常不稳定,从高压低温的海底运 至常温和常压环境下的地面极易分解挥发,最后只留下一滩水。其中所含的大于大气中甲烷 数量3000倍的甲烷气会大量散失,进入大气,会增加温室效应,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 66 研制保真取心筒来进行取样;资源评价技术,一方面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取得“可 燃冰”层的有关参数,预测其分布并计算出资源量,另一方面通过取得的实际参数和模拟实 验,建立“可燃冰”形成与释气的数学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分布和资源量;“可燃 冰”开采技术大体分为热开采法、化学试剂法、减压法、置换法4种;实验室摸拟技术,应用 物理一化学手段,通过改变温度、压力、天然气成分和流体成分等边界条件,研究“可燃冰” 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条件;管道中水合物的探测和清除技术,研发阻凝剂清除障碍。“可燃冰” 的开发还牵涉到许多相关技术,如储存与运输技术等。 8. 国外实例 日本资源能源厅2013年3月12日宣布,“地球”号深海探测船当天上午从爱知县附近渥美 半岛近海约1000m的海底,钻入地层下330m处,开采出可燃冰并成功分离出甲烷气体,,标志 着日本可燃冰开采商业化迈出关键一步。 当地时间12日上午9时,受日本政府委托的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 (JOG—MEC)在可燃冰的试开采中,成功从距离海底数百米的地层开采出可燃冰。探测船今后 将用2周的时间调查可燃冰是否可2013年6月地质装备5以实现稳定开采。可燃冰一般位于近海 100~300m的海底。据日本经济产业省探测调查表明,在此次已经开始钻探作业的海域,大概 埋藏着约1.14万亿立方米可燃冰,相当于日本天然气13.5年的消费量。而日本周边海域可 燃冰的天然气潜在蕴藏量则相当于日本100年的天然气消费量。 日本资源能源厅将力争在2018年完成商业化开采所需的技术。一旦找到商业化捷径,或 将影响全球能源供应格局。 能源压力是日本向海洋要能源的主要原因。日本约95的能源需从国外进口,2001年“福 岛核事故”后,日本国内大部分核电站停止运营,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关系更为紧张。 日本经济产业省曾于2001年7月发布了一个为期18年的“可燃冰开发计划”。第一阶段已 于2008年结束,成果主要是确认相关海域蕴藏大量的可燃冰以待开发。从2009年至今正处于 第二阶段,其最主要目标活动是进行生产试验。近期还将再进行一次分离提取甲烷气体作业 试验,从而为2016~2018年度第三阶段的商业化开采进行技术铺垫。 然而,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却未必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报道看,日本这次成功 从近海地层蕴藏的可燃冰中分离出甲烷气体,整个过程似乎只花了约4小时。其实,日本试验 所付出的代价远不止于此。日本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着手研究可燃冰,去年2月更启动了可 燃冰钻探试验作业。钻探试验了整整一年后才初次获得成功,花费的代价可谓高昂。即使如 此,日本也自称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这表明与“完全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还有 距离。所以日本方面表示,这次试验成功也只是“为2016-2018年度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 迈出了重要一步”。 实现商业化开采可燃冰,尤其回避不了成本问题。可燃冰不是液体和气体,发掘不能实 现自喷,可燃冰埋藏在深海域,是低温与高压的共同产物。开采过程必须保证足够的高压和 低温,这给可燃冰的开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世界上开采可燃冰的三种方法,热激化法、 降压法和注入剂法,都要么技术复杂成本高昂,要么推广价值不大,无法用以解决大规模作 业。日本的这次试验采用的降压法,也没跳出既有框框。其效果有多理想,可想而知。 环境保护,也是可燃冰开采绕不过去的问题。可燃冰虽然号称绿色环保型资源,但是它 的开采过程却可能面临破坏环境的危险。可燃冰本质上是甲烷在低温高压环境下与水产生的 结合物,不可能像石油开采那样自喷流出;其固体状态也非常不稳定,从高压低温的海底运 至常温和常压环境下的地面极易分解挥发,最后只留下一滩水。其中所含的大于大气中甲烷 数量3000倍的甲烷气会大量散失,进入大气,会增加温室效应,给大气造成巨大危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