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1900年8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口号“扶清灭洋”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有盲目排外性质 4.评价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 材料一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一山东义和团民谣 材料二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穌救。 一义和团揭帖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一瓦德西《攀乱笔记》 学生归纳总结: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作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 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3)局限:“扶清”,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灭洋”,仇视 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 出其落后性。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批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2、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3、过程 1900年5月,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8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1900年6月10日,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遗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6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洁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 8月中旬,北京失陷。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镀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D、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和危害:(4)1900 年 8 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口号“扶清灭洋”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有盲目排外性质 4.评价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 材料一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山东义和团民谣 材料二 男练义和拳,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救。 — —义和团揭帖 材料三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攀乱笔记》 学生归纳总结: (1)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2)作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清政府,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推动 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到来。 (3)局限:“扶清”,不能认识清政府的阶级本质,显示出其愚昧性;“灭洋”,仇视一 切西方文明,盲目排外,显示出其落后性。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背景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结合教材回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维护在华利益,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 2、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瓜分中国。 3、过程 1900 年 5 月,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 8 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1900 年 6 月 10 日,第一批联军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 6 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投入天津保卫战 6 月 21 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 月 14 日,天津陷落。 8 月中旬,北京失陷。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侵略其他地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D、民族危机的加深 1、《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 年 9 月 7 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 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和危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