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辽宁省丹东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畅(二中)徐娜刘畅(四中) 审校:谢虹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自 源文字体系,但唯有汉字沿用至今。这不应该是侥幸,而是源自于汉字的特质。 早期文字大都是象形、表意的,其表音符号很多都是衍生自象形表意符号。即便 是汉字,占绝大比例的形声字的声符,也大多来自表意成分。在长期发展中,汉 字表音的因素在汉字体系中大大增强,表现出明显的表音化倾向。但为什么汉字 的表音化倾向停滞了?为什么表音的声符没有进一步简化、抽象化,像很多拼音 文字那样发展成为纯粹表音的字母?汉字的生命力何在? 若在汉字和汉语的关联中寻找原因,这首先是因为汉字的适用性。汉字能够很好 地记录汉语,这是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之一。汉语是词根语,不用改变词首、词 尾或词中间的语音来表示语法关系。印欧语言很多“性”“数”“格”都要求有 小而频繁的词形变化,这是方块汉字难以如实记录的。汉字作为语素文字,一个 字表示一个意思,在语音上也没有什么变动,和汉语匹配十分得当。 其次是汉字具有时空包容性。汉字的“包容性”是一种巨大的弹性,表现在时间 和空间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包容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一看就懂,但如果当年 有录音机录下老夫子的话,我们可能难以听懂。因为语音是不断变化的,春秋时 代的语音系统和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大不一样。然而,不管语音发生了何种变 化,字仍然是这些字,意思始终不会改变,这就是时间的包容性。对于英语、法 语或其他拼音文字,几百年前的作品现代人可能就看不懂了,因为语音的变化直 接反映到了文字的拼写上。汉字承载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比较容易解读的文 献,这也成为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 二是空间包容性。同样一张《人民日报》,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都能毫无障 碍地阅读,他们使用同一个汉字系统,字形和字义是一样的,但读音却各行其是。 中国疆域辽阔,方言繁杂,汉字可以起到统一沟通的作用。汉字及汉字文化的联 系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试想,如果历史上使用的就是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要反映实际语音,那么各地的拼音文字就会各不相同,随着历史的发展, 文字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就像今天欧洲或印度,语言纷繁复杂。据统计,印度有 1600多种语言,宪法规定的联邦官方语言就有18种。可以想见汉字的包容性,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何等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产生了何等 强大的凝聚力。 最后是汉字具有文化积聚性。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沉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 息,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生产、商业、政治、战争、家庭、 饮食等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隐藏着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 书,可以作为历史考古的线索。例如买、卖、贵、贱、资、费、财、货、赚、赔 等字,都有“贝”字,这反映了早期社会“贝”曾被作为原始货币的历史。辽宁省丹东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人:刘畅(二中) 徐娜 刘畅(四中) 审校:谢 虹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自 源文字体系,但唯有汉字沿用至今。这不应该是侥幸,而是源自于汉字的特质。 早期文字大都是象形、表意的,其表音符号很多都是衍生自象形表意符号。即便 是汉字,占绝大比例的形声字的声符,也大多来自表意成分。在长期发展中,汉 字表音的因素在汉字体系中大大增强,表现出明显的表音化倾向。但为什么汉字 的表音化倾向停滞了?为什么表音的声符没有进一步简化、抽象化,像很多拼音 文字那样发展成为纯粹表音的字母?汉字的生命力何在? 若在汉字和汉语的关联中寻找原因,这首先是因为汉字的适用性。汉字能够很好 地记录汉语,这是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之一。汉语是词根语,不用改变词首、词 尾或词中间的语音来表示语法关系。印欧语言很多“性”“数”“格”都要求有 小而频繁的词形变化,这是方块汉字难以如实记录的。汉字作为语素文字,一个 字表示一个意思,在语音上也没有什么变动,和汉语匹配十分得当。 其次是汉字具有时空包容性。汉字的“包容性”是一种巨大的弹性,表现在时间 和空间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包容性。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一看就懂,但如果当年 有录音机录下老夫子的话,我们可能难以听懂。因为语音是不断变化的,春秋时 代的语音系统和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大不一样。然而,不管语音发生了何种变 化,字仍然是这些字,意思始终不会改变,这就是时间的包容性。对于英语、法 语或其他拼音文字,几百年前的作品现代人可能就看不懂了,因为语音的变化直 接反映到了文字的拼写上。汉字承载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比较容易解读的文 献,这也成为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 二是空间包容性。同样一张《人民日报》,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都能毫无障 碍地阅读,他们使用同一个汉字系统,字形和字义是一样的,但读音却各行其是。 中国疆域辽阔,方言繁杂,汉字可以起到统一沟通的作用。汉字及汉字文化的联 系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试想,如果历史上使用的就是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要反映实际语音,那么各地的拼音文字就会各不相同,随着历史的发展, 文字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就像今天欧洲或印度,语言纷繁复杂。据统计,印度有 1600 多种语言,宪法规定的联邦官方语言就有 18 种。可以想见汉字的包容性,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何等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产生了何等 强大的凝聚力。 最后是汉字具有文化积聚性。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沉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 息,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生产、商业、政治、战争、家庭、 饮食等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隐藏着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 书,可以作为历史考古的线索。例如买、卖、贵、贱、资、费、财、货、赚、赔 等字,都有“贝”字,这反映了早期社会“贝”曾被作为原始货币的历史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