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祥等:全尾砂膏体流变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上):概念、特性与模型 805· 颗粒分散效果及活化搅拌质量与料浆所受剪切作 颗粒间的摩擦碰撞效应及细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形 用历程息息相关,搅拌方式及搅拌参数的确定需 成的非牛顿悬浮基质流变行为,原有两相流理论 要考虑物料在搅拌过程中的流变行为规律,流变 很难进行解释.高固含膏体管输流动模型的建立, 学特征是评估搅拌效果的关键指标2-2] 不能忽视颗粒的剪切诱导迁移及输送时粗颗粒径 (3)输送阶段,需将制备好的膏体料浆稳定连 向运动规律等因素20 续地输送至地下采空区,关键在于低阻、稳定以及 (3)工程需求特殊 连续输送,膏体的满管流动调节、管道输送阻力 膏体需具备不脱水、不分层、不离析的“三 计算、输送方式选择,以及防堵、防爆,均与料浆 不”特性,训其中,不脱水指膏体中自由水含量 流变行为存在高度关联24-2 低、内部孔隙多闭合,水分很难自由流动,在采场 (4)充填阶段,需将膏体料浆充入采空区直至 内泌水率极低,无明显脱水现象;不分层指垂直方 接顶并凝结固化,膏体在采场应具有良好的自流 向上无明显粗细颗粒分层现象,充填体固化后垂 平效果、质量均匀、无明显的分层离析现象.膏体 直方向上强度分布均匀:不离析指膏体料浆流入 在采场内的流动、固结以及充填体的蠕变行为,亦 采场后,水平方向上粗骨料分布均匀,在流入口附 与料浆流变特性演化规律息息相关-28 近无粗骨料堆积现象,充填体固化后水平方向上 因此,全尾砂膏体充填的整个工艺流程的需 强度分布均匀 求响应均以料浆的流变行为演化为基础 “三不”特性使多组分、高固含的膏体料浆进 1.3膏体流变学研究的特殊性 ·步区别于工程中常见的固液两相流,凸显了膏 膏体流变学研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方 体流变学研究的必要性与特殊性.此外,一些极端 面:组分复杂多样、高固含及工程需求特殊 的工程应用环境,如热带地区与严寒地区(温度)、 (1)组分复杂多样 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水分蒸发)、深部开采(三高 膏体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具有明显差异,体现 一扰动)等,也对膏体流变学研究提出了特殊的工 在固体颗粒尺度、外形及表面性质等复杂多样 程需求 音膏体料浆中颗粒粒径在微米至毫米级之间跨尺度 1.4膏体流变学研究的复杂性 分布:且受选矿工艺影响,尾砂颗粒并非规则的球 膏体流变学研究的复杂性具体到理论研究与 形或椭球形,而呈现较大的几何外形差异:此外, 实验研究层面,表现为: 不同矿山及矿山不同时期的尾砂,其化学成分差 (1)理论研究方面 异亦十分显著,导致颗粒表面性质复杂,大量细颗 膏体具有黏、弹、塑以及时变等特性.在不同 粒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化学成分差异对料浆流变 剪切作用与剪切时间下,膏体流变行为复杂多变 特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在低剪切速率下,某些膏体表现出剪切 膏体各组分之间存在长时间的复杂相互作 稀化特征:而在高剪切速率下,表现出剪切增稠特 用,包括水化反应等.胶凝材料进行水化反应生成 征4-25刘膏体流变特性的复杂性,导致构建数学 水化产物,或二者与尾砂组分间的化学作用,增加 描述十分困难,通过建立流变本构方程来准确地 了膏体料浆组成体系的复杂性;此外,为改善颗粒 描述膏体流变特性,已成为膏体充填技术发展的 沉降特性、料浆流动性以及充填体力学特性等而 首要问题,也是膏体流变学的核心问题. 添加的改性材料,如絮凝剂、泵送剂、早强剂等, 膏体料浆的流变行为是其微细观结构演化的 引起化学反应及微细观三维结构的改变,亦会对 宏观表现,膏体流变学基础理论的突破,离不开对 膏体料浆的流变特性产生影响 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机理的研究.由于膏体组 (2)高固含. 分复杂,且具有高固含及“三不”特点,在进行理论 膏体中固体颗粒占比高,表现出高黏性及塑性 分析时,涉及固体颗粒表征、分散介质假设、多级 (存在显著的屈服应力)行为,流动形态为典型的 粒径颗粒迁移等问题,增加了膏体流变学基础理 非牛顿流体,具有明显的柱塞流动特点,固体颗粒 论研究的难度 分散在水介质中的两相流假设显然不适用.高固 (2)实验研究方面. 含膏体料浆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三维絮网,颗粒与 由于膏体成分复杂,难以保证膏体流变测试 水以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通过两相 的可重复性、测试样品成分分布的均匀性等,单次 流模型中的阻力及升力等公式进行有效分析8 或有限数量的研究难以获得普适性结论,给膏体颗粒分散效果及活化搅拌质量与料浆所受剪切作 用历程息息相关,搅拌方式及搅拌参数的确定需 要考虑物料在搅拌过程中的流变行为规律,流变 学特征是评估搅拌效果的关键指标[21−23] . (3)输送阶段,需将制备好的膏体料浆稳定连 续地输送至地下采空区,关键在于低阻、稳定以及 连续输送. 膏体的满管流动调节、管道输送阻力 计算、输送方式选择,以及防堵、防爆,均与料浆 流变行为存在高度关联[24−25] . (4)充填阶段,需将膏体料浆充入采空区直至 接顶并凝结固化,膏体在采场应具有良好的自流 平效果、质量均匀、无明显的分层离析现象. 膏体 在采场内的流动、固结以及充填体的蠕变行为,亦 与料浆流变特性演化规律息息相关[26−28] . 因此,全尾砂膏体充填的整个工艺流程的需 求响应均以料浆的流变行为演化为基础. 1.3 膏体流变学研究的特殊性 膏体流变学研究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三方 面:组分复杂多样、高固含及工程需求特殊. (1)组分复杂多样. 膏体各组分的物化性质具有明显差异,体现 在固体颗粒尺度、外形及表面性质等复杂多样. 膏体料浆中颗粒粒径在微米至毫米级之间跨尺度 分布;且受选矿工艺影响,尾砂颗粒并非规则的球 形或椭球形,而呈现较大的几何外形差异;此外, 不同矿山及矿山不同时期的尾砂,其化学成分差 异亦十分显著,导致颗粒表面性质复杂,大量细颗 粒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化学成分差异对料浆流变 特性的影响. 膏体各组分之间存在长时间的复杂相互作 用,包括水化反应等. 胶凝材料进行水化反应生成 水化产物,或二者与尾砂组分间的化学作用,增加 了膏体料浆组成体系的复杂性;此外,为改善颗粒 沉降特性、料浆流动性以及充填体力学特性等而 添加的改性材料,如絮凝剂、泵送剂、早强剂等, 引起化学反应及微细观三维结构的改变,亦会对 膏体料浆的流变特性产生影响. (2)高固含. 膏体中固体颗粒占比高,表现出高黏性及塑性 (存在显著的屈服应力)行为,流动形态为典型的 非牛顿流体,具有明显的柱塞流动特点,固体颗粒 分散在水介质中的两相流假设显然不适用. 高固 含膏体料浆中存在不可忽视的三维絮网,颗粒与 水以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通过两相 流模型中的阻力及升力等公式进行有效分析[8−9] . 颗粒间的摩擦碰撞效应及细颗粒间的静电作用形 成的非牛顿悬浮基质流变行为,原有两相流理论 很难进行解释. 高固含膏体管输流动模型的建立, 不能忽视颗粒的剪切诱导迁移及输送时粗颗粒径 向运动规律等因素[7, 29−30] . (3)工程需求特殊. 膏体需具备不脱水、不分层、不离析的“三 不”特性[17, 31] . 其中,不脱水指膏体中自由水含量 低、内部孔隙多闭合,水分很难自由流动,在采场 内泌水率极低,无明显脱水现象;不分层指垂直方 向上无明显粗细颗粒分层现象,充填体固化后垂 直方向上强度分布均匀;不离析指膏体料浆流入 采场后,水平方向上粗骨料分布均匀,在流入口附 近无粗骨料堆积现象,充填体固化后水平方向上 强度分布均匀. “三不”特性使多组分、高固含的膏体料浆进 一步区别于工程中常见的固液两相流,凸显了膏 体流变学研究的必要性与特殊性. 此外,一些极端 的工程应用环境,如热带地区与严寒地区(温度)、 干旱地区与湿润地区(水分蒸发)、深部开采(三高 一扰动)等,也对膏体流变学研究提出了特殊的工 程需求. 1.4 膏体流变学研究的复杂性 膏体流变学研究的复杂性具体到理论研究与 实验研究层面,表现为: (1)理论研究方面. 膏体具有黏、弹、塑以及时变等特性. 在不同 剪切作用与剪切时间下,膏体流变行为复杂多变. 研究发现,在低剪切速率下,某些膏体表现出剪切 稀化特征;而在高剪切速率下,表现出剪切增稠特 征[24−25, 32] . 膏体流变特性的复杂性,导致构建数学 描述十分困难. 通过建立流变本构方程来准确地 描述膏体流变特性,已成为膏体充填技术发展的 首要问题,也是膏体流变学的核心问题. 膏体料浆的流变行为是其微细观结构演化的 宏观表现,膏体流变学基础理论的突破,离不开对 微细观结构演化规律及机理的研究. 由于膏体组 分复杂,且具有高固含及“三不”特点,在进行理论 分析时,涉及固体颗粒表征、分散介质假设、多级 粒径颗粒迁移等问题,增加了膏体流变学基础理 论研究的难度. (2)实验研究方面. 由于膏体成分复杂,难以保证膏体流变测试 的可重复性、测试样品成分分布的均匀性等,单次 或有限数量的研究难以获得普适性结论,给膏体 吴爱祥等: 全尾砂膏体流变学研究现状与展望(上):概念、特性与模型 · 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