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辽宁省锦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 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 术领域里。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 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 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 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 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 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 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 性。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 于认知理解的贡献。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 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 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 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 点持续地发生转变。比如,20世纪40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 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 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 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 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 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 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20世纪末期的创 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 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20世纪晚期到21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 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 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 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 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 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 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 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 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辽宁省锦州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 题。 几个世纪以来,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都是美学的关注点。在中国,文 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中国的书法和绘画处于同一个艺 术领域里。对于汉字的书写、书法和绘画之间的关系,高建平曾在他的书中做出 很有洞见性的分析:“我们可以说中国画,主要是受到了书法的影响,而不是书 写,但我们同时必须牢记,这两者之间并无实质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书法 和绘画都依赖于创新和表达,这与象征性符号不同,象征符号的主要目的在于图 示化以实用。书法和绘画也同样离不开社会环境,比如说中国画匠的作品与来自 更高社会地位的文人画家的作品有着不同的功能。据此而言,在中国书法与绘画 语境中所呈现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要比西方语境中的文字与图像的关系更近。 这是由中国的书画传统所决定的。 西方文化中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讨论,常围绕着争论绘画和诗歌哪个更具重要 性。莱辛的《拉奥孔》探讨了诗歌和绘画的相对优点,充分地显示了它们各自对 于认知理解的贡献。莱辛意在凸出诗歌的优越性,能够比绘画达到更广泛的境地。 绘画受限于视线,需要将焦点固定在某一特定的时刻,所得为视线所过滤。即便 被理解的物体已经发生变化,从焦点出发也还是有诸多局限。莱辛认为诗歌能够 运用所有语言能动用的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也包括直觉和想象,能够提供一个 关于对象的更为整体的观念。 随着当代诗歌理论和包括绘画在内的视觉艺术的发展,关于文字和图像关系的论 点持续地发生转变。比如,20 世纪 40 年代,格林伯格的写作是在寻求一种纯粹 的、互不混杂的艺术介质,强调每门艺术的相对彼此的独立性。也因此,他攻击 文人化的绘画,辨析诗歌在视觉艺术上的局限,以及叙事与绘画的不同。他想维 护的是绘画的纯粹性,反对诗歌(文学)对于绘画的入侵。强调绘画的艺术介质 的纯粹性,意味着将它从与诗歌和叙事的联系中摆脱出来,同时也从模仿以及对 于绘画深度的幻觉中摆脱出来。因而,他认为帆布平面以及绘画内含的抽象性, 是使得绘画能够真正自我实现的必经之途。很显然,格林伯格 20 世纪末期的创 作是要努力将这一实践正当化。然而将艺术介质纯粹化的努力都遭遇失败,无论 在东方还是西方。 浏览 20 世纪晚期到 21 世纪至今的那些视觉艺术家们的实践发现,在西方的绘画 和其他形象艺术中,文字与图像实际上已经以多重方式融汇到一处。有意味的是, 不仅诗人在学习视觉艺术的实践中将图像融入文字,而视觉艺术家也在他们的影 像作品中大量引入文字。而对于在书画同源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中国艺术家来 说,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将文字融入图像,将图像融入文字的实践,并不是一个特 别大的变动。中国当代艺术也在继续探索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互动。这表明无论是 在中国还是西方,艺术家都在加紧努力寻找合适的词汇来补充到视觉形象中,将 文字融入到视觉形象之中是一个大的趋势。 (摘编自柯蒂斯•卡特《艺术中的文字与图像》)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 分) A.美学的关注点几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字与图像之间关系的问题。在中国, 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关系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疏离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