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8-2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电镜像图A示内皮细胞 LU血管腔,P胞质突起,G高尔基复合体,V质膜小泡 图B、C示w-P小体纵横切面(▲)×170000~300000 (第一军医大学何红兵供图) 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内衬,形成光滑面,便于血液流动。内皮细胞和基板构成通透性屏 障,液体、气体和大分子物质可选择性地透过此屏障。微丝收缩功能,5-羟色胺、组胺和缓 激肽可刺激微丝收缩,改变细胞间隙的宽度和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和调节血管的通透 性。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复杂的酶系统,能合成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除上述FVⅢ外 还有组织纤维酶原活性物和前列环素、内皮素(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又称内皮细胞收缩因 子),以及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内皮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1变为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 收缩。内皮细胞还能降解5-羟色胺、组织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2.内皮下层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是位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的薄层结缔组 织,内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时有少许纵平行滑肌,有的动脉的内皮下层深面还有 层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在血管横切面 上,因血管壁收缩,内弹性膜常呈波浪状(图8-5)。一般以内弹性膜作为动脉内膜与中膜的 分界。 (二)中膜 中膜(trnica media)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其厚度及组成成分因血管种类而异。大动脉以 弹性膜为主,间有少许平滑肌;中动脉主要由平滑肌组成。血管平滑肌纤维较内脏平滑肌纤维 细,并常有分支。肌纤维间有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许多学者认为,血管平滑肌是成纤维细胞 的亚型,在中动脉发育中,平滑肌纤维可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在病理状况下,动 脉中膜的平滑肌可移入内膜增生并产生结缔组织,使内膜增厚,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过 程。血管平滑肌可与内皮细胞形成肌内皮连接(myoendothelial junction),平滑肌可借助于 这种连接,接受血液或内皮细胞的化学信息。近年研究表明,除已知的肾入球微动脉特化的平图8-2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电镜像图A示内皮细胞 LU血管腔 ,P胞质突起, G高尔基复合体,V质膜小泡 图B、C示W-P小体纵横切 面(▲)×170000~300000 (第一军医大学何红兵供图) 内皮细胞作为血管的内衬,形成光滑面,便于血液流动。内皮细胞和基板构成通透性屏 障,液体、气体和大分子物质可选择性地透过此屏障。微丝收缩功能,5-羟色胺、组胺和缓 激肽可刺激微丝收缩,改变细胞间隙的宽度和细胞连接的紧密程度,影响和调节血管的通透 性。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复杂的酶系统,能合成与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除上述F Ⅷ外, 还有组织纤维酶原活性物和前列环素、内皮素(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又称内皮细胞收缩因 子),以及具有舒张血管作用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 内皮细胞表面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能使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Ⅰ变为血管紧张素Ⅱ,使血管 收缩。内皮细胞还能降解5-羟色胺、组织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 2.内皮下层 内皮下层(subendothelial layer)是位于内皮和内弹性膜之间的薄层结缔组 织,内含少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有时有少许纵平行滑肌,有的动脉的内皮下层深面还有一 层内弹性膜(internal elastic membrane),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许多小孔。在血管横切面 上,因血管壁收缩,内弹性膜常呈波浪状(图8-5)。一般以内弹性膜作为动脉内膜与中膜的 分界。 (二)中膜 中膜(trnica media)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其厚度及组成成分因血管种类而异。大动脉以 弹性膜为主,间有少许平滑肌;中动脉主要由平滑肌组成。血管平滑肌纤维较内脏平滑肌纤维 细,并常有分支。肌纤维间有中间连接和缝隙连接。许多学者认为,血管平滑肌是成纤维细胞 的亚型,在中动脉发育中,平滑肌纤维可产生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在病理状况下,动 脉中膜的平滑肌可移入内膜增生并产生结缔组织,使内膜增厚,是动脉硬化发生的重要病理过 程。血管平滑肌可与内皮细胞形成肌内皮连接(myoendothelial junction),平滑肌可借助于 这种连接,接受血液或内皮细胞的化学信息。近年研究表明,除已知的肾入球微动脉特化的平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