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微信群发言拿到很多平时分。希望大家明白,我是希望大家拿高分的…我没有卡人的爱 好。对了,发言一次1分积分超过60/最高得分者分数不足60怎么办呢?这个以最高 得分者分数作为顶线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PS.麻烦同学们看下后面的考核方式说明部分。教务处要求成绩是正态分布的, 但是正态分布可以是总体偏右的嘛,对吧?) 2.课后讨论的主题可以再明晰一些,不然大家各说各的,无法很好地互动/建议明确讨 论题目/课上思考时间和搜集资料过短,可以适当调高课后讨论在平时分中的比重/上 课问答什么的能不能比重占少一点努力的找答案但还是没有有些人快 对于努力找答案一一我们的上课问答并不是想要标准答案(并且也没有),而是希 望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也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课程相关的问题就可以,特别欢 迎自己联想到的实际问题。不论快慢、回答专业与否,成绩的评定是根据大家的参与度 给的。 (老师虽然会给一个讨论题目,但是同学们随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都会尽 量给与反馈。有时侯大家讨论着讨论着,老师也会被激发灵感,顺势提出新的问题,这 个是老师把控的。对于各说各的,老师会【尽量】都予以反馈,但是他年纪也比较大了, 打字也慢,如果有疏漏还请大家凉解,可以再复制一遍并艾特老师一下提醒他看。) 3.规则中对回答问题做了要求,但是如果要提出问题,是不是对内容字数等要求另外说 一下。/思考活跃的分数相应提高/可以推行小组制,组内评分等等 以后分小组讨论,710人一组,讨论由小组长组织,(主要任务是尽量抛砖引玉, 鼓励大家都发言)。组织好的可以换一个课堂参与章(由老师判定)。小组长每次课都可 以更换。不过讨论完后,发言时是【自由发言】而不是小组长代表全组发言(为了避免 小组内评分不公、糊弄糊弄讨论一下这种情况)。 4.不要把一切都与分数挂钩,这样学生会很功利,为了分数而发起无谓的讨论,或者大 量不加思索的复制粘贴,假装在积极讨论 平时分繁多的项目设置是为了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是主动的还是为 了那点分数比较被动的去表达,我们认为它的结果总是好的。不要以目的论,看行不看 心。 (至于“无调”的讨论,就第一次微信讨论来看,至少我本人是学到了很多,非常 敬佩大家的。本来人与人的价值标准、评判标准就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觉得是“无调 的讨论”、“假装积极”,你可以通过你的行动比如提出有深度有意义的话题、积极讨论 来引导群里的风气。复制粘贴的具体回苔见6) 5.太多人,难以发言/有些人比较害羞,不能全靠发言来评定 可以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PPT或者写一篇想法交给助教都可以。但是我们的课程 本身是要鼓励大家交流、分享、合作的,希望能通过课程慢慢的不再羞于发言。 6.希望平时分比重降低一些,因为了解到去年我的同学修这门课最后反映水群现象存在,微信群发言拿到很多平时分。希望大家明白,我是希望大家拿高分的…我没有卡人的爱 好。对了,发言一次 1 分积分超过 60/最高得分者分数不足 60 怎么办呢?这个以最高 得分者分数作为顶线处理一下就可以了。) (PS.麻烦同学们看下后面的考核方式说明部分~。教务处要求成绩是正态分布的, 但是正态分布可以是总体偏右的嘛,对吧?) 2.课后讨论的主题可以再明晰一些,不然大家各说各的,无法很好地互动 / 建议明确讨 论题目 / 课上思考时间和搜集资料过短,可以适当调高课后讨论在平时分中的比重/上 课问答什么的 能不能比重占少一点 努力的找答案但还是没有有些人快 对于努力找答案——我们的上课问答并不是想要标准答案(并且也没有),而是希 望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也可以提出其他的问题。课程相关的问题就可以,特别欢 迎自己联想到的实际问题。不论快慢、回答专业与否,成绩的评定是根据大家的参与度 给的。 (老师虽然会给一个讨论题目,但是同学们随时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都会尽 量给与反馈。有时候大家讨论着讨论着,老师也会被激发灵感,顺势提出新的问题,这 个是老师把控的。对于各说各的,老师会【尽量】都予以反馈,但是他年纪也比较大了, 打字也慢,如果有疏漏还请大家谅解,可以再复制一遍并艾特老师一下提醒他看。) 3. 规则中对回答问题做了要求,但是如果要提出问题,是不是对内容字数等要求另外说 一下。/ 思考活跃的分数相应提高 / 可以推行小组制,组内评分等等 以后分小组讨论,7~10 人一组,讨论由小组长组织,(主要任务是尽量抛砖引玉, 鼓励大家都发言)。组织好的可以换一个课堂参与章(由老师判定)。小组长每次课都可 以更换。不过讨论完后,发言时是【自由发言】而不是小组长代表全组发言(为了避免 小组内评分不公、糊弄糊弄讨论一下这种情况)。 4.不要把一切都与分数挂钩,这样学生会很功利,为了分数而发起无谓的讨论,或者大 量不加思索的复制粘贴,假装在积极讨论 平时分繁多的项目设置是为了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管是主动的还是为 了那点分数比较被动的去表达,我们认为它的结果总是好的。不要以目的论,看行不看 心。 (至于“无谓”的讨论,就第一次微信讨论来看,至少我本人是学到了很多,非常 敬佩大家的。本来人与人的价值标准、评判标准就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觉得是“无谓 的讨论”、“假装积极”,你可以通过你的行动比如提出有深度有意义的话题、积极讨论 来引导群里的风气。复制粘贴的具体回答见 6) 5.太多人,难以发言 /有些人比较害羞,不能全靠发言来评定 可以做一个 5 分钟左右的 PPT 或者写一篇想法交给助教都可以。但是我们的课程 本身是要鼓励大家交流、分享、合作的,希望能通过课程慢慢的不再羞于发言。 6.希望平时分比重降低一些,因为了解到去年我的同学修这门课最后反映水群现象存在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