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节选自《学记》) 现代文阅读(20分) 为什么要提倡经典人文阅读 黄俊杰 所谓阅读经典的意义,就是使我们能够携古人之手,与古人偕行,经由经典阅读而与经 典作者相对话。经典中的思想世界,就好像是图书馆,我们可以走进去,在古人的思想世界 里面和他辩驳、冲撞,带着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苦闷,来向他求取答案 当前人文教育,包括海峡两岸在内,有些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以教 科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呈现的问题。教科书就好像一种“套装知识”,这种“套装知识” 的好处是,呈现了当前学术界己经取得高度共识的知识。它的优点就是很容易传播给下 代。“套装知识”的坏处是,很容易被商品化,有一种被出卖的潜在危险性。还有,教科书 的基本性质是记忆导向的,尤其是记忆导向的教学方法。中国有着长达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 考试传统,因此考试引导着教学。记忆性的教学方法弥漫于海峡两岸的各级学校,批判性 思考极端贫乏。 第二个问题是,人文教育基本上沦落为一种“概念游戏”。比如说,哲学只是一些概念 的推衍,哲学与生命没有关系;而史学呢,多半是因果关系之建立;伦理学则常流于说教。 为什么需要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不是为了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精神气质吗?但 是,今天我们大学里面的人文教育,已经逐渐脱离“人”本身,“教育”与“实践”出现了 分离。 当前人文教育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之间,有一个窘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到底怎么改变世界?我想为马克思再加一句话:世界的改变从自我的改变开始,而自 我的改变,从内心的觉醒与改变开始。我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值得深思。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新时代,我觉得大中华圈的知识分子要回归儒家的“实学”传 统。我所谓儒家的“实学”传统,其实就是十二世纪以前中国读书人的传统 东林书院 (明代)的精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需要 “魂兮归来”,重温中华经典。 在儒家传统里,经典的“经典性”至少有三个面向:第一个是社会政治性,第二个是形 而上学的内涵,第三个是回归人的心性的本质的思想内涵 首先,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有它很强的社会政治关怀。意思是说,它是在日 常生活之中来体悟超越和永恒的价值与理念。日本十七世纪儒学大师伊藤仁斋(1627-1705), 毕生推崇《论语》。他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他说孔子是“最上至极宇宙虽 有 佳 肴 弗 食 不 知 其 旨 也 虽 有 至 道 弗 学 不 知 其 善 也 是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教 然 后 知 困 知 不 足 然 后 能 自 反 也 知 困 然 后 能 自 强 也 故 曰 教 学 相 长 也 (节选自《学记》) 现代文阅读(20 分) 为什么要提倡经典人文阅读 黄俊杰 所谓阅读经典的意义,就是使我们能够携古人之手,与古人偕行,经由经典阅读而与经 典作者相对话。经典中的思想世界,就好像是图书馆,我们可以走进去,在古人的思想世界 里面和他辩驳、冲撞,带着我们的问题、我们的苦闷,来向他求取答案。 当前人文教育,包括海峡两岸在内,有些什么样的问题呢?我觉得第一个问题,是以教 科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所呈现的问题。教科书就好像一种“套装知识”,这种“套装知识” 的好处是,呈现了当前学术界已经取得高度共识的知识。它的优点就是很容易传播给下一 代。“套装知识”的坏处是,很容易被商品化,有一种被出卖的潜在危险性。还有,教科书 的基本性质是记忆导向的,尤其是记忆导向的教学方法。中国有着长达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 考试传统,因此考试引导着教学。记忆性的教学方法弥漫于海峡两岸的各级学校,批判性 思考极端贫乏。 第二个问题是,人文教育基本上沦落为一种“概念游戏”。比如说,哲学只是一些概念 的推衍,哲学与生命没有关系;而史学呢,多半是因果关系之建立;伦理学则常流于说教。 为什么需要哲学、伦理学、历史学、文学?不是为了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精神气质吗?但 是,今天我们大学里面的人文教育,已经逐渐脱离“人”本身,“教育”与“实践”出现了 分离。 当前人文教育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之间,有一个窘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 界。”到底怎么改变世界?我想为马克思再加一句话:世界的改变从自我的改变开始,而自 我的改变,从内心的觉醒与改变开始。我认为这一点,特别重要,特别值得深思。 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崛起的新时代,我觉得大中华圈的知识分子要回归儒家的“实学”传 统。我所谓儒家的“实学”传统,其实就是十二世纪以前中国读书人的传统———东林书院 (明代)的精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需要 “魂兮归来”,重温中华经典。 在儒家传统里,经典的“经典性”至少有三个面向:第一个是社会政治性,第二个是形 而上学的内涵,第三个是回归人的心性的本质的思想内涵。 首先,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有它很强的社会政治关怀。意思是说,它是在日 常生活之中来体悟超越和永恒的价值与理念。日本十七世纪儒学大师伊藤仁斋(1627-1705), 毕生推崇《论语》。他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他说孔子是“最上至极宇宙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