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题。尤其明确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3)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并运 用统计分组的种类。(4)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5)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制表 规则。 (第4、5、6周)第三章综合指标 、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众数、中位数 5、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 6、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1)总量指标的意义、 作用和分类。特别要注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2)相对指标的概念 和种类。尤其要注意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3)平均指标的 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以及几种平均数之间 的关系。(4)标志变动度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及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其中重点是 标准差与离散系数的计算,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来判别社会经济 现象的代表性 (第7、8、9周)第四章动态数列 动态数列的编制 2、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3、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长期趋势的测定: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 5、趋势线配合法直线趋势 6、趋势线配合法曲线趋势 7、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8、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1)动态数列的4种水平 分析指标的涵义及计算。重点是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的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 均数)。(2)动态数列的4种速度分析指标的涵义及计算。重点是平均发展速度的 两种计算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及应用。(3)长期趋势预测分析方法。重点是 移动平均法与最小平方法。(4)季节变动分析方法。重点是掌握移动平均趋势剔 除法测定季节比率(用除法)。 (第10、11周)第五章统计指数 1、指数的涵义、作用与种类 2、综合指数的编制 3、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4、因素分析的基础—一指数体系的概念、作用与编制 5、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6、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题。尤其明确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区别。(3)统计分组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并运 用统计分组的种类。(4)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5)统计表的结构、种类和制表 规则。 (第 4、5、6 周)第三章 综合指标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3、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4、众数、中位数 5、全距、四分位差、平均差 6、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1)总量指标的意义、 作用和分类。特别要注意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不同特点。(2)相对指标的概念 和种类。尤其要注意计划完成相对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的计算。(3)平均指标的 概念、特点和作用,掌握各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应用条件以及几种平均数之间 的关系。(4)标志变动度的概念、种类和作用及与平均指标的区别。其中重点是 标准差与离散系数的计算,以及如何正确运用标准差和离散系数来判别社会经济 现象的代表性。 (第 7、8、9 周) 第四章 动态数列 1、动态数列的编制 2、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 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增长量 3、动态数列的速度分析指标: 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4、长期趋势的测定: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 5、趋势线配合法:直线趋势 6、趋势线配合法:曲线趋势 7、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8、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 本章基本内容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1)动态数列的 4 种水平 分析指标的涵义及计算。重点是根据绝对数动态数列计算的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 均数)。(2)动态数列的 4 种速度分析指标的涵义及计算。重点是平均发展速度的 两种计算方法(水平法和累计法)及应用。(3)长期趋势预测分析方法。重点是 移动平均法与最小平方法。(4)季节变动分析方法。重点是掌握移动平均趋势剔 除法测定季节比率(用除法)。 (第 10、11 周) 第五章 统计指数 1、指数的涵义、作用与种类 2、综合指数的编制 3、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4、因素分析的基础——指数体系的概念、作用与编制 5、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6、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