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 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 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 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 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史 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 治倾向常常是把同情放在吴、蜀一边。因为有这倾向,也便把这场战 争的胜负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杜牧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 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 方提出疑问,引起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首 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 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 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史 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不直言战争之胜败, 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为曹操晩年享乐处,蓄姬妾歌妓于 其上。拈出铜雀,使人联想到曹操纵欲的这一面;铜雀而又言“春深”, 又加一层风流温馨。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 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 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 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 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把硝烟弥漫的战争 的胜负,把如此重大的历史大事件写得如此蕴藉,非杜牧不能。杜牧重大战斗,英雄云集,何等壮伟。因此,“认前朝”又进一步勃发了 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全诗最精彩的, 当然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是议论。“认前朝”,本来可 以写对这场战争的回顾,但是他省略了,所以不是缅怀,不是描述, 也不是一般的历史评价,而是直接的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史 学家们在论赤壁之战这场关系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大事件时,基本的政 治倾向常常是把同情放在吴、蜀一边。因为有这倾向,也便把这场战 争的胜负看作理所当然的事。杜牧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 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从不被人怀疑的地 方提出疑问,引起议论,反映出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史识。首 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 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 的层次观察、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史 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不直言战争之胜败, 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为曹操晚年享乐处,蓄姬妾歌妓于 其上。拈出铜雀,使人联想到曹操纵欲的这一面;铜雀而又言“春深”, 又加一层风流温馨。用一“锁”字,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 试想英雄如曹操者,于横扫天下胜利之后,拥江东二乔于铜雀台,弦 歌艳舞,以享受缠绵之春色,当是何种得意气概。写设想中的东吴败 亡,不言河山破碎,生民涂炭之类,而拈出“二乔”入魏以暗喻,同 样把东吴领袖人物之风流儒雅的风神传递出来了。把硝烟弥漫的战争 的胜负,把如此重大的历史大事件写得如此蕴藉,非杜牧不能。杜牧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