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URP城市双修 时用“修复”,极度退化时用“重建” 复生态学是生态学五大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的论述。这 这些概念体现了在城市生态修复的一些共识,如城市阶段,是国际城市生态修复的理论形成阶段,恢复生态学 生态修复的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目的是为了人与自然的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城市生态修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得以 和谐共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迅速推进 机制、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生态修复涉及了城市、森林、农 境的生态技术等。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按照不同导向 田、草原、荒漠、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并在退化原因、 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强调目标导向,将城市生态修复看作程度诊断,恢复重建的机理、模式和技术上作了大量研究16。 个生态系统向接近于干扰前的状态回归, Geist强调过程这一阶段,是国际城市生态修复的多学科融合阶段,城市生 导向,将城市生态修复看作修复人类对当地生态系统多样态修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理论上呈现多学科交叉 性和动态损害的过程;按照不同目标, Gobster认为城市生的态势,空间上出现跨区域的生态修复,景观尺度上逐渐从 态修复是改善城市环境,俞孔坚认为城市生态修复是提升单个生态要素修复转向系统地修复整个城市生态系统1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等。 十八大后,城市生态修复突破了传统的恢复受损城市3.2国内发展历程 生态系统的狭义概念,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 我国城市生态修复起步较晚,20世纪50至60年代, 文认为,城市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修复城市被破坏的山体 各地自发地开展小规模的矿山、林地、荒山等修复治理项目。 河流、湿地、植被,修复和再利用城市废弃地,优化绿地 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了城市生态修复的快速发 等生态空间布局,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展阶段。理论上,王如松等提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18 与水文、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生态修复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19;实践上,开始了 的新型城市建设方式。 区域范围的生态修复,如1979年三北防护林工程、20世 纪80年代太行山绿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工程等。 3生态修复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城市生态修复成为城 市工作的重要任务,各项实践工程纷纷启动,相关科研陆 3.1国外发展历程 续展开。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全国“城市双修 世界上最早开展生态恢复试验的是 Leopold,他于1935工作现场会将城市生态修复作为治理“城市病”、改善民 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园恢复了一个24hm2的草场。 生的重大举措。会后,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 20世纪50至60年代,欧洲、北美和中国都注意到了各自面启动。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生态修复的大力发展阶段 的环境问题,开展了针对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 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这一阶段,是国际城4城市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及评述 市生态修复的萌芽阶段,城市生态修复多以修复零星的单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修复实践的开展,城市生态修 块废弃地或水土流失等单项工程的方式出现。 复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恢复生态 1985年,Aber和 Jordan两位英国学者首次提出“恢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城市生态修复是恢复生态学的重 复生态学”这个科学术语。同年,国际生态恢复学会成立。 要内容10,其自身理论不断发展和系统化;在实践层面 国际权威杂志《科学》1997年设专栏发表了6篇关于恢复从单个场地修复到区域生态修复,从山、水、林、田、湖 生态学的论文1美国生态学会在1997年年会上提出恢的修复到生物多样性修复,不同空间尺度、不同修复类型 48|城乡规划2017年第3期城市双修 时用“修复”,极度退化时用“重建”。 这些概念体现了在城市生态修复的一些共识,如城市 生态修复的对象是城市生态系统,目的是为了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处,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 机制、修复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 境的生态技术等。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如按照不同导向, 美国自然资源委员会强调目标导向,将城市生态修复看作 一个生态系统向接近于干扰前的状态回归,Geist 强调过程 导向,将城市生态修复看作修复人类对当地生态系统多样 性和动态损害的过程;按照不同目标,Gobster 认为城市生 态修复是改善城市环境,俞孔坚认为城市生态修复是提升 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等。 十八大后,城市生态修复突破了传统的恢复受损城市 生态系统的狭义概念,在新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本 文认为,城市生态修复是指通过修复城市被破坏的山体、 河流、湿地、植被,修复和再利用城市废弃地,优化绿地 等生态空间布局,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净化环境、调节气候 与水文、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新型城市建设方式。 3 生态修复在国内外发展的历程 3.1 国外发展历程 世界上最早开展生态恢复试验的是 Leopold,他于 1935 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园恢复了一个 24hm² 的草场。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欧洲、北美和中国都注意到了各自 的环境问题,开展了针对矿山、水体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 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 [14] 。这一阶段,是国际城 市生态修复的萌芽阶段,城市生态修复多以修复零星的单 块废弃地或水土流失等单项工程的方式出现。 1985 年,Aber 和 Jordan 两位英国学者首次提出“恢 复生态学”这个科学术语。同年,国际生态恢复学会成立。 国际权威杂志《科学》1997 年设专栏发表了 6 篇关于恢复 生态学的论文 [15] 。美国生态学会在 1997 年年会上提出恢 复生态学是生态学五大优先关注的领域之一的论述。这一 阶段,是国际城市生态修复的理论形成阶段,恢复生态学 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城市生态修复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得以 迅速推进。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生态修复涉及了城市、森林、农 田、草原、荒漠、河流、湖泊等多种类型,并在退化原因、 程度诊断,恢复重建的机理、模式和技术上作了大量研究 [16] 。 这一阶段,是国际城市生态修复的多学科融合阶段,城市生 态修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理论上呈现多学科交叉 的态势,空间上出现跨区域的生态修复,景观尺度上逐渐从 单个生态要素修复转向系统地修复整个城市生态系统 [17] 。 3.2 国内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生态修复起步较晚,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 各地自发地开展小规模的矿山、林地、荒山等修复治理项目。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进入了城市生态修复的快速发 展阶段。理论上,王如松等提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18] , 城市生态修复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19] ;实践上,开始了 区域范围的生态修复,如 1979 年三北防护林工程、20 世 纪 80 年代太行山绿化工程和沿海防护林工程等。 2015 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后,城市生态修复成为城 市工作的重要任务,各项实践工程纷纷启动,相关科研陆 续展开。作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全国“城市双修” 工作现场会将城市生态修复作为治理“城市病”、改善民 生的重大举措。会后,城市生态修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 面启动。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生态修复的大力发展阶段。 4 城市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及评述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修复实践的开展,城市生态修 复领域已经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理论层面,恢复生态 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城市生态修复是恢复生态学的重 要内容 [20] ,其自身理论不断发展和系统化;在实践层面, 从单个场地修复到区域生态修复,从山、水、林、田、湖 的修复到生物多样性修复,不同空间尺度、不同修复类型 48 | 城乡规划 2017 年第 3 期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