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28(8) 2.2互联电网AGC控制与考核工作得到普遍关注 带来很大的威胁。根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策 自2001年5月东北-华北电网首次实现了以 略,其重点是保护具有实时控制功能的电力监控系 500kV交流线路进行联网以后,全国联网工作进度 统及SPDnet的安全,防止对系统的攻击破坏以及 进一步加快,先后又实现了华东一福建联网、华中一 由此引发的电力系统事故,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 川渝联网。三峡电站首批机组的相继投运和华中一 定、可靠运行。由于二次系统防护涉及的范围广、部 华北联网的即将投运,将在我国形成一个由东北、华 门和专业多、技术复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 北、华中、川渝电网组成的超大规模的跨大区交流互 此也就决定了该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动态 联电网。因此,跨大区互联电网AGC采用什么样 的过程,应分阶段逐步实施。首先,应完成生产控制 的控制方式,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对其控制质量进行 区(I/Ⅱ)与生产管理区(Ⅲ/N)之间的横向安全防 评价,是近年来调度自动化专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 护:其次,实现生产控制区间的纵向安全防护:最后, 题。对此,华东、东北、华北、华中电网的有关调度部 实现各相关应用系统的安全改造,完成整个电力二 门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电自动化研究院进 次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 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特别是针对A1,A2标 同时,开展调度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要注意处理 准和CPS1,CPS2标准的控制机理及其对电网控制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质量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华东电 a.方案的总体设计、完整性与实施的重点、层 网三省一市和福建电网还率先在国内采用CPS1, 次、投人之间相协调: CPS2标准对其联络线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取得了 b.信息与资源的充分共享、使用的方便性与安 较好的效果,为该标准在我国的普遍应用积累了经 全防护的总体原则相一致: 验。从我国一些大区电网AGC实际情况的分析表 ℃.流程的规范、应用的重构、信息的流向与网 明,正常情况下互联电网之间按照TBC方式控制较 络结构、系统的总体设计相协调: 为适宜,但是按照A1,A2标准对AGC性能进行评 d.安全防护技术装备、手段与安全管理的投入 价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电网控制的要求,因此,加强对 相协调。 新的CPS1,CPS2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应用有着重要 2.4 SPDnet骨干网的安装调试与相关业务的接入 的现实意义。 是当前调度自动化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2.3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已成为调度自动化专 SPDnet是电力调度远动、计量、水调自动化以 业现阶段的一个热点问题 及保护管理、实时动态测量、电力市场运营等调度相 二次系统直接涉及电网的闭环控制,关系到电 关业务信息传输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 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而数据网络应用的迅速开展一 SPDnet采用了骨干网和省内网两级结构,与通信设 方面促进了系统间的互联、增加了系统使用的方便 备直接通过2Mbit/s物理端口进行连接,并且通过 性、推动了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也带来 采用两个独立的VPN方式满足不同安全等级和 了二次系统的安全问题、增加了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QoS要求的调度相关业务的接入,因此,该网络较 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国家经贸委30号令颁布以 原有的分组交换网在层次上更加简单,与通信专业 后,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立即引起了电力系 的界面更加清晰,系统的安全性更高,关键业务将能 统各级领导和调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普遍关 够获得更好的保障。由于SPDnet骨干网络是由国 注,鉴于此工作关系到调度自动化专业负责建设和 调中心统一组织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因此,将有 维护的众多系统,因此,已成为调度自动化专业近期 利于网络的规模效益和整体利益的充分发挥,有利 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 于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以往大多数系统开发、集成商和用户在建设系 目前,骨干网的安装和系统间的调试已完成,并 统、进行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时,考虑更多的是系统 已开始相关业务的接入工作。由于该网络的调试涉 的互联互通性、使用和维护的方便性和友好性,而在 及的单位多、节点数量大、通道组织量大,因此,难度 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得很少,再加上有关各方安 是相当大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一些难点: 全意识与系统安全管理手段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 a,网络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 因此,在已经建成投运的调度自动化相关系统中,无 步在实际中验证。 论是系统结构、信息流向、系统自身使用维护和管理 b.网络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需要经受实际 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较多,如果不能及时 的考验。 进行清理、完善和有效防护,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生产 ℃.所有业务接入后,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需要2.2 互联电网 AGC控制与考核工作得到普遍关注 自2001年5 月东北 华北电网首次实现了以 500kV 交流线路进行联网以后 全国联网工作进度 进一步加快 先后又实现了华东 福建联网 华中 !渝联网 三峡电站首批机组的相继投运和华中 华北联网的即将投运 将在我国形成一个由东北 华 北 华中 !渝电网组成的超大规膜的跨大区交流互 联电网 因此 跨大区互联电网 AGC 采用什么样 的控制方式 通过什么样的标准对其控制质量进行 评价 是近年来调度自动化专业关注的一个热点间 题 对此 华东 东北 华北 华中电网的有关调度部 门以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电自动化研究院进 行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特别是针对 A1 A2标 准和 CPS1 CPS2标准的控制机理及其对电网控制 质量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华东电 网三省一市和福建电网还率先在国内采用 CPS1 CPS2标准对其联络线控制质量进行评价 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为该标准在我国的普遍应用积累了经 验 从我国一些大区电网 AGC实际情况的分析表 明 正常情况下互联电网之间按照 TBC方式控制较 为适宜 但是按照 A1 A2标准对 AGC性能进行评 价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电网控制的要求 因此 加强对 新的 CPS1 CPS2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应用有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2.3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已成为调度自动化专 业现阶段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次系统直接涉及电网的闭环控制 关系到电 网的安全 稳定运行 而数据网络应用的迅速开展一 方面促进了系统间的互联 增加了系统使用的方便 性 推动了信息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也带来 了二次系统的安全间题 增加了二次系统安全防护 的复杂性和难度 因此 国家经贸委30号令颁布以 后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工作立即9起了电力系 统各级领导和调度自动化等相关专业人员的普遍关 注 鉴于此工作关系到调度自动化专业负责建设和 维护的众多系统 因此 已成为调度自动化专业近期 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间题 以往大多数系统开发 集成商和用户在建设系 统 进行系统整合和信息共享时 考虑更多的是系统 的互联互通性 使用和维护的方便性和友好性 而在 系统的安全性方面考虑得很少 再加上有关各方安 全意识与系统安全管理手段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 因此 在已经建成投运的调度自动化相关系统中 无 论是系统结构 信息流向 系统自身使用维护和管理 等方面存在的安全漏洞和隐患较多 如果不能及时 进行清理 完善和有效防护 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生产 带来很大的威胁 根据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策 略 其重点是保护具有实时控制功能的电力监控系 统及 SPDnet的安全 防止对系统的攻击破坏以及 由此9发的电力系统事故 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 稳 定 可靠运行 由于二次系统防护涉及的范围广 部 门和专业多 技术复杂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 此也就决定了该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 长期的 动态 的过程 应分阶段逐步实施 首先 应完成生产控制 区 I I 与生产管理区 H V 之间的横向安全防 护 其次 实现生产控制区间的纵向安全防护 最后 实现各相关应用系统的安全改造 完成整个电力二 次系统的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 同时 开展调度系统安全防护工作要注意处理 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间题 a. 方案的总体设计 完整性与实施的重点 层 次 投入之间相协调 b. 信息与资源的充分共享 使用的方便性与安 全防护的总体原则相一致 c. 流程的规范 应用的重构 信息的流向与网 络结构 系统的总体设计相协调 d. 安全防护技术装备 手段与安全管理的投入 相协调 2.4 SPdnet骨干网的安装调试与相关业务的接入 是当前调度自动化专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SPDnet是电力调度远动 计量 水调自动化以 及保护管理 实时动态测量 电力市场运营等调度相 关业 务 信 息 传 输 的 一 个 重 要 的 基 础 设 施 由 于 SPDnet采用了骨干网和省内网两级结构 与通信设 备直接通过2Mbit s物理端口进行连接 并咀通过 采用两个独立的 VPN 方式满足不同安全等 级 和 @oS要求的调度相关业务的接入 因此 该网络较 原有的分组交换网在层次上更加简单 与通信专业 的界面更加清晰 系统的安全性更高 关键业务将能 够获得更好的保障 由于 SPDnet骨干网络是由国 调中心统一组织建设 运行维护和管理 因此 将有 利于网络的规膜效益和整体利益的充分发挥 有利 于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目前 骨干网的安装和系统间的调试已完成 并 已开始相关业务的接入工作 由于该网络的调试涉 及的单位多 节点数量大 通道组织量大 因此 难度 是相当大的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一些难点 a. 网络设备自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一 步在实际中验证 b. 网络方案的合理性和稳定性需要经受实际 的考验 c. 所有业务接入后 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需要 4 2004 28 8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