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试卷代号:21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一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刑法学(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强制性最为严厉 2.国家工作人员 军人 3.可能 放任 4.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5.免除 6.方法行为 结果行为 7.参加劳动 教育改造 8.吸收(原则) 并科(原则) 9.判决确定 10.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AD 2.A 3.D 4.C 5.B 6.ABCD 7.BD 8.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犯罪: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3.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 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4.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 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 561试卷代号:210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刑法学(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 1月 一、填空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强制性最为严厉 2.国家工作人员 军人 3.可能 放任 4.主管人员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5.免除 6.方法行为 结果行为 7.参加劳动 教育改造 & 吸收(原则) 并科(原则) 9.判决确定 10.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二、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3分,共 24分) l. AD 2.A 3.D 4.C 5. B 6. ABCD 7. BD 8. A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5分,共20分) 1.犯罪 :是指严重危害我国社会 、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危害社会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3.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 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4.没收财产:是指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的刑罚方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1.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 的 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 56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