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兩朵烏雲”引爆物理學革命性飛躍 黎浩 5100729044 F1007202 在20世紀來歷之際,英國著名物理學家W.湯姆孫提出,物理學科的大度已經基本建築 完成,剩下的工作只不過是不斷地提高精確度而己。然而明朗的天空上還飘著令人不安的“兩 朵烏雲”,它直接動搖著經典物理的根基,一個是邁克爾遜一莫雷實驗中發現的光速不隨運 動參考系變化,該問題直接尊致了相對論的誕生:另一個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 此問題帶來了量子物理的曙光。這兩次質的飛躍的帶給物理科學的是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在20世紀之前,物理學可以說是達到了十分成熟,幾近完美的程度。很多現象,包括 力學現象,電磁學現象以及熱力學現象,似乎都能夠從經典物理中得到很好的解釋。甚至可 以毫不誇張的說,以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場理論和經典統計力學為三大支柱的經典物理大度 己經竣工,剩下的工作不外乎為它添磚加瓦。然而,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經典物理逐漸顯 現出了它的局限性,“兩大烏雲”的出現成為了物理學革命的導火索,引進了相對論,“引 爆”了“量子革命”。 經典力學中認為時空是絕對的,空間和時間獨立存在,彼此毫不相關,根據牛頓的絕對 時空觀,可得出伽利略變换,在伽利略變换下,牛頓運動方程保持不變,稱為力學相對性原 理。為解釋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提出了乙太參考系的假設,這樣的話應該能在地球上觀察 到“乙太風”。然而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於1887年同化學家莫雷用干涉儀進行實驗,得到 了出乎意料的零結論,否定了“乙太風”的存在,證明了光速不變原理。 為了解釋零結論,荷蘭物理學家洛侖茲提出了收縮假設,並得出洛侖茲變换。與之同時, 愛因斯坦卻有創新性的從同時性問題出發,提出了一種新的時空觀一一相對論時空觀,為物 理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愛因斯坦從他提出的兩個基本假設一一即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 理出發也得到了洛侖兹變换,並從相對論的角度給予洛侖兹變换以全新的解釋,從而得出運 動尺子的縮短和運動時鐘的變慢效應,以及同時性的相對性。狹義相對論的建立根本上改造 了經典物理學,狭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並不相互獨立,而是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整體。 狹義相對論得到了牛頓體系所完全不能解釋的結論:空間和時間隨物質運動而變化,品質隨 運動變化,品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但是狹義相對論並不是完全和牛頓力學分道揚鑣,當物 體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時,狹義相對論和牛頓力學是相一致的。之後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義 相對論,將相對論的發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相對論嚴格的考察了時間,空間,運動和物質這些基本的物理概念,給出了科學的時空 觀和物質觀,使得物理在邏輯上形成了較完美的科學體系,堪稱近代物理學的第一大飛躍。 物理學的第二朵烏雲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而這朵烏雲帶給物理的是量子理 論的出現。在20世紀之前,很多物理學家提出了很多關於黑體輻射的公式,然而這些公式只 能與實驗所得的資料在很小的範圍內吻合,最著名的是瑞利一金斯通過統計力學和經典電磁 理論推算出的描述黑體能量分佈的公式瑞利一金斯公式,可惜的是它只在低頻部分與實驗值 相符,在高頻部分則得出紫外一端發散的荒唐結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紫外災難”。 為了解决黑體輻射紫外災難,普朗克於在1900年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說,標誌著量子 論的誕生。之後愛因斯坦接受了量子這個概念,先後提出了光量子和比熱量子的概念。量子“兩朵烏雲”引爆物理學革命性飛躍 黎浩 5100729044 F1007202 在 20 世紀來歷之際,英國著名物理學家 W.湯姆孫提出,物理學科的大廈已經基本建築 完成,剩下的工作只不過是不斷地提高精確度而已。然而明朗的天空上還飄著令人不安的“兩 朵烏雲”,它直接動搖著經典物理的根基,一個是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中發現的光速不隨運 動參考系變化,該問題直接導致了相對論的誕生;另一個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 此問題帶來了量子物理的曙光。這兩次質的飛躍的帶給物理科學的是一個更廣闊的天地。 在 20 世紀之前,物理學可以說是達到了十分成熟,幾近完美的程度。很多現象,包括 力學現象,電磁學現象以及熱力學現象,似乎都能夠從經典物理中得到很好的解釋。甚至可 以毫不誇張的說,以經典力學、經典電磁場理論和經典統計力學為三大支柱的經典物理大廈 已經竣工,剩下的工作不外乎為它添磚加瓦。然而,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經典物理逐漸顯 現出了它的局限性,“兩大烏雲”的出現成為了物理學革命的導火索,引進了相對論,“引 爆”了“量子革命”。 經典力學中認為時空是絕對的,空間和時間獨立存在,彼此毫不相關,根據牛頓的絕對 時空觀,可得出伽利略變換,在伽利略變換下,牛頓運動方程保持不變,稱為力學相對性原 理。為解釋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提出了乙太參考系的假設,這樣的話應該能在地球上觀察 到“乙太風”。然而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於1887年同化學家莫雷用干涉儀進行實驗,得到 了出乎意料的零結論,否定了“ 乙太風”的存在,證明了光速不變原理。 為了解釋零結論,荷蘭物理學家洛侖茲提出了收縮假設,並得出洛侖茲變換。與之同時, 愛因斯坦卻有創新性的從同時性問題出發,提出了一種新的時空觀——相對論時空觀,為物 理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愛因斯坦從他提出的兩個基本假設——即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 理出發也得到了洛侖茲變換,並從相對論的角度給予洛侖茲變換以全新的解釋,從而得出運 動尺子的縮短和運動時鐘的變慢效應,以及同時性的相對性。狹義相對論的建立根本上改造 了經典物理學,狹義相對論認為空間和時間並不相互獨立,而是一個統一的四維時空整體。 狹義相對論得到了牛頓體系所完全不能解釋的結論:空間和時間隨物質運動而變化,品質隨 運動變化,品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但是狹義相對論並不是完全和牛頓力學分道揚鑣,當物 體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時,狹義相對論和牛頓力學是相一致的。之後愛因斯坦又提出了廣義 相對論,將相對論的發展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相對論嚴格的考察了時間,空間,運動和物質這些基本的物理概念,給出了科學的時空 觀和物質觀,使得物理在邏輯上形成了較完美的科學體系,堪稱近代物理學的第一大飛躍。 物理學的第二朵烏雲是黑體輻射實驗和理論的不一致,而這朵烏雲帶給物理的是量子理 論的出現。在20世紀之前,很多物理學家提出了很多關於黑體輻射的公式,然而這些公式只 能與實驗所得的資料在很小的範圍內吻合,最著名的是瑞利—金斯通過統計力學和經典電磁 理論推算出的描述黑體能量分佈的公式瑞利—金斯公式,可惜的是它只在低頻部分與實驗值 相符,在高頻部分則得出紫外一端發散的荒唐結果,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紫外災難”。 為了解決黑體輻射紫外災難,普朗克於在1900年首次提出了能量子的假說,標誌著量子 論的誕生。之後愛因斯坦接受了量子這個概念,先後提出了光量子和比熱量子的概念。量子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