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④应加强过渡层楼板的整体性和刚度 三、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 将框架、剪力墙两种抗侧力结构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者将剪力墙围成封闭的 筒体,再与框架结合起来使用,就形成了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形式具备了纯框架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同时克服了纯框架结构 抗侧移刚度小和纯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不够灵活的缺点。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在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剪力墙以对称布置为好,可减少结构的扭转。这一点在地震区尤为重要; ②剪力墙应上下贯通,使结构刚度连续而且变化均匀 ③剪力墙宜布置成筒体,建筑层数较少时,也应将剪力墙布置成T型、L型、 I型等。便于剪力墙更好地发挥作用; ④剪力墙应布置在结构的外围,可以加强结构的抗扭作用。但是考虑温度应 力的影响和楼板平面内的变形,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大。剪力墙间距应符 合表1-3的要求。 横向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表1-3 抗震设计设防烈度 楼盖形式|非抗震设计 6-7度 8度 9度 现浇 ≤5B ≤4B ≤3B ≤2B ≤60m ≤50m ≤40m ≤30m 装配整体≤3.5B ≤3B ≤2.5B Um *B为楼板宽度 四、筒中筒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是由内筒和外筒两个筒体组成的结构体系。内筒通常是由剪 力墙围成的实腹筒,而外筒一般采用框筒或桁架筒。其中框筒是指由密柱深梁框 架围成的筒体,桁架筒则是筒体的四壁采用桁架做成。与框筒相比,桁架筒具有 更大的抗侧移刚度。 筒体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那一种筒体,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都可以看成是固定于基础上的悬臂结构,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 度和承载能力,因而适宜建造高度更高的超高层建筑。同时,由于筒体的对称性, 筒体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五、多筒体系—一成束筒和巨型框架 当采用多个筒体共同抵抗侧向力时,就成为多筒体系。有以下两种形式 (1)成束筒 两个以上的筒体排列在一起成束状,成为成束筒。成束筒的抗侧移刚度比筒 中筒结构还要高,适宜的建造高度也更高。 (2)巨型框架 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各筒体之间每隔数层用巨型大梁相连,由筒体和巨型 梁形成巨型框架。虽然仍是框架形式,由于梁和柱子的断面尺寸很大,巨型框架8 ④应加强过渡层楼板的整体性和刚度。 三、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将框架、剪力墙两种抗侧力结构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者将剪力墙围成封闭的 筒体,再与框架结合起来使用,就形成了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这种结构形式具备了纯框架结构和纯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同时克服了纯框架结构 抗侧移刚度小和纯剪力墙结构平面布置不够灵活的缺点。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在框架-剪力墙(框架-筒体)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的布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剪力墙以对称布置为好,可减少结构的扭转。这一点在地震区尤为重要; ②剪力墙应上下贯通,使结构刚度连续而且变化均匀; ③剪力墙宜布置成筒体,建筑层数较少时,也应将剪力墙布置成 T 型、L 型、 I 型等。便于剪力墙更好地发挥作用; ④剪力墙应布置在结构的外围,可以加强结构的抗扭作用。但是考虑温度应 力的影响和楼板平面内的变形,剪力墙的间距不应过大。剪力墙间距应符 合表 1-3 的要求。 横向剪力墙的最大间距 表 1-3 *B 为楼板宽度 四、筒中筒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是由内筒和外筒两个筒体组成的结构体系。内筒通常是由剪 力墙围成的实腹筒,而外筒一般采用框筒或桁架筒。其中框筒是指由密柱深梁框 架围成的筒体,桁架筒则是筒体的四壁采用桁架做成。与框筒相比,桁架筒具有 更大的抗侧移刚度。 筒体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空间受力性能。无论那一种筒体,在水平力的作用 下都可以看成是固定于基础上的悬臂结构,比单片平面结构具有更大的抗侧移刚 度和承载能力,因而适宜建造高度更高的超高层建筑。同时,由于筒体的对称性, 筒体结构具有很好的抗扭刚度。 其典型布置如图所示。 五、多筒体系——成束筒和巨型框架 当采用多个筒体共同抵抗侧向力时,就成为多筒体系。有以下两种形式: ⑴ 成束筒 两个以上的筒体排列在一起成束状,成为成束筒。成束筒的抗侧移刚度比筒 中筒结构还要高,适宜的建造高度也更高。 ⑵ 巨型框架 利用筒体作为柱子,在各筒体之间每隔数层用巨型大梁相连,由筒体和巨型 梁形成巨型框架。虽然仍是框架形式,由于梁和柱子的断面尺寸很大,巨型框架 楼盖形式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设防烈度 6-7 度 8 度 9 度 现浇 ≤5B ≤60m ≤4B ≤50m ≤3B ≤40m ≤2B ≤30m 装配整体 ≤3.5B ≤50m ≤3B ≤40m ≤2.5B ≤30m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