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苏航等:正火过程中V-N微合金化钢的第二相行为 ·1327· 50m 50 um 图2热轧态(a)与正火态(b)V-N钢显微组织 Fig.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ot-tolled V-N steel (a)and normalized V-N steel (b) 在正火保温过程中,V(C,N)数量明显发生减少.此时 形貌、尺寸、成分等作进一步表征和分析.图4(d)衍 M(C,N)中V回溶进奥氏体,未溶的V仍然占V总质 射斑的标定结果为V(C,N)析出相的O31]晶带轴衍 量的32.9%.在随后的正火冷却过程中,溶解的V(C, 射斑.从图4(a)~(c)中可以看出:V(C,N)析出相的 N)粒子又重新析出,数量变多,此时M(C,N)中V占 形状以扁球状分布.热轧态实验钢中的V(C,N)析出 V总质量的48.1%. 相尺寸较小,多数尺寸为5nm左右,且团聚在一起:淬 表2V(C,N)相分析的定量结果 火态实验钢中V(C,N)析出相尺寸较大,多数尺寸为 Table 2 V(C,N)quantitative results of physicochemical phase analysis 20nm左右:正火态实验钢既有较多尺寸为20nm左右 M(C,N)中V在 MC中V在 的大尺寸V(C,N)析出相,也有较多尺寸为5nm左右 编号热处理 固溶V的 合金中的 合金中的 质量分数/% 的小尺寸V(C,N)析出相. 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 R1热轧 0.045 0.0039 0.0301 3分析讨论 Q 淬火 0.026 0.0008 0.0522 3.1正火过程V(C,N)第二相行为的分析模型 NI 正火 0.038 0.0032 0.0378 热轧态实验钢在奥氏体区轧制变形过程中,一方 面能够缩短V(C,N)在奥氏体中析出的孕育时间,促 图3给出三种工艺状态下V-N钢由X射线小角 进V(C,N)的形变诱导析出;另一方面热加工使得材 度散射法测量的V(C,N)相粒度分布图以及不同工艺 料的位错密度增加,为随后V(C,N)在铁素体中的析 条件V(C,N)中V在合金中的质量分数随粒度的分 出准备了形核位置.因此,热轧态V-N钢具有数量较 布.从图3(a)~(c)中可以看出,热轧态V-N钢以小 多,尺寸较小,分布弥散的V(C,N)粒子,如图5(a)所 尺寸的V(C,N)为主.其中1~5nm的V(C,N)粒子 示.但是,在随后正火加热过程中,由于V一N钢中氮 质量分数达到37.7%,1~18nm的V(C,N)粒子质量 含量较高,热力学稳定性较好.因此,奥氏体中仍然有 分数达到65.1%.而淬火态及正火态V-N钢主要以 部分未溶解的V(C,N)粒子.而这部分V(C,N)粒子 中等尺寸V(C,N)粒子为主,其中10~36nm的V(C, 在热扩散作用下发生聚集长大,以减少界面能,如 N)粒子质量分数分别达到63.4%及60.3%.另外,从 图5(b)所示.图5(c)是淬火后V-N钢析出相行为. 图3()中可以看出正火过程中V-N钢不同尺寸V 由于冷速较快,V-V钢中第二相根本来不及析出,因 (C,N)数量的变化.在正火保温阶段,尺寸为1~5nm 而正火保温结束后的第二相行为得以保存下来.可以 的V(C,N)第二相数量发生明显的减少:尺寸为10~ 看出,正火保温结束后,V(C,N)第二相回溶进奥氏体 60nm的V(C,N)第二相数量增加,说明这个过程部分 中数量较多,且未溶的V(C,N)发生粗化.在随后正 V(C,N)发生聚集长大以减少界面能.正火冷却的过 火冷却过程中,溶解的V再析出,V(C,N)数量增加, 程中,尺寸为1~36nm的V(C,N)第二相数量明显回 如图5(d)所示 升,说明在正火冷却过程中,V(C,N)第二相又重新 3.2V(C,N)第二相行为对材料强化机制的影响 析出. 根据第二相强化机理,以Ashby-Orowan模型为前 2.2.2析出相的形貌观察 提条件.该模型阐述了当滑移位错以Orowan机制绕 采用JE0L-2100F型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不同工艺 过不可变形颗粒时,其第二相强化效果与第二相的体 条件下V一N钢中V(C,N)析出相(萃取复型样品)的 积分数f的1/2次方成正比,与第二相颗粒尺寸d成苏 航等: 正火过程中 V--N 微合金化钢的第二相行为 图 2 热轧态( a) 与正火态( b) V – N 钢显微组织 Fig. 2 Microstructures of the hot-rolled V--N steel ( a) and normalized V--N steel ( b) 在正火保温过程中,V( C,N) 数量明显发生减少. 此时 M( C,N) 中 V 回溶进奥氏体,未溶的 V 仍然占 V 总质 量的 32. 9% . 在随后的正火冷却过程中,溶解的 V( C, N) 粒子又重新析出,数量变多,此时 M( C,N) 中 V 占 V 总质量的 48. 1% . 表 2 V( C,N) 相分析的定量结果 Table 2 V( C,N) quantitative results of physicochemical phase analysis 编号 热处理 M( C,N) 中 V 在 合金中的 质量分数/% M3C 中 V 在 合金中的 质量分数/% 固溶 V 的 质量分数/% R1 热轧 0. 045 0. 0039 0. 0301 Q1 淬火 0. 026 0. 0008 0. 0522 N1 正火 0. 038 0. 0032 0. 0378 图 3 给出三种工艺状态下 V--N 钢由 X 射线小角 度散射法测量的 V( C,N) 相粒度分布图以及不同工艺 条件 V( C,N) 中 V 在合金中的质量分数随粒度的分 布. 从图 3( a) ~ ( c) 中可以看出,热轧态 V--N 钢以小 尺寸的 V( C,N) 为主. 其中 1 ~ 5 nm 的 V( C,N) 粒子 质量分数达到 37. 7% ,1 ~ 18 nm 的 V( C,N) 粒子质量 分数达到 65. 1% . 而淬火态及正火态 V--N 钢主要以 中等尺寸 V( C,N) 粒子为主,其中 10 ~ 36 nm 的 V( C, N) 粒子质量分数分别达到 63. 4% 及 60. 3% . 另外,从 图 3( d) 中可以看出正火过程中 V--N 钢不同尺寸 V ( C,N) 数量的变化. 在正火保温阶段,尺寸为 1 ~ 5 nm 的 V( C,N) 第二相数量发生明显的减少; 尺寸为 10 ~ 60 nm 的 V( C,N) 第二相数量增加,说明这个过程部分 V( C,N) 发生聚集长大以减少界面能. 正火冷却的过 程中,尺寸为 1 ~ 36 nm 的 V( C,N) 第二相数量明显回 升,说明在正火冷却过程中,V( C,N) 第二相又重新 析出. 2. 2. 2 析出相的形貌观察 采用 JEOL--2100F 型高分辨透射电镜对不同工艺 条件下 V--N 钢中 V( C,N) 析出相( 萃取复型样品) 的 形貌、尺寸、成分等作进一步表征和分析. 图 4( d) 衍 射斑的标定结果为 V( C,N) 析出相的[03 - 1]晶带轴衍 射斑. 从图 4( a) ~ ( c) 中可以看出: V( C,N) 析出相的 形状以扁球状分布. 热轧态实验钢中的 V( C,N) 析出 相尺寸较小,多数尺寸为 5 nm 左右,且团聚在一起; 淬 火态实验钢中 V( C,N) 析出相尺寸较大,多数尺寸为 20 nm 左右; 正火态实验钢既有较多尺寸为 20 nm 左右 的大尺寸 V( C,N) 析出相,也有较多尺寸为 5 nm 左右 的小尺寸 V( C,N) 析出相. 3 分析讨论 3. 1 正火过程 V( C,N) 第二相行为的分析模型 热轧态实验钢在奥氏体区轧制变形过程中,一方 面能够缩短 V( C,N) 在奥氏体中析出的孕育时间,促 进 V( C,N) 的形变诱导析出; 另一方面热加工使得材 料的位错密度增加,为随后 V( C,N) 在铁素体中的析 出准备了形核位置. 因此,热轧态 V--N 钢具有数量较 多,尺寸较小,分布弥散的 V( C,N) 粒子,如图 5( a) 所 示. 但是,在随后正火加热过程中,由于 V--N 钢中氮 含量较高,热力学稳定性较好. 因此,奥氏体中仍然有 部分未溶解的 V( C,N) 粒子. 而这部分 V( C,N) 粒子 在热扩 散 作 用 下 发 生 聚 集 长 大,以 减 少 界 面 能,如 图 5( b) 所示. 图 5( c) 是淬火后 V--N 钢析出相行为. 由于冷速较快,V--N 钢中第二相根本来不及析出,因 而正火保温结束后的第二相行为得以保存下来. 可以 看出,正火保温结束后,V( C,N) 第二相回溶进奥氏体 中数量较多,且未溶的 V( C,N) 发生粗化. 在随后正 火冷却过程中,溶解的 V 再析出,V( C,N) 数量增加, 如图 5( d) 所示. 3. 2 V( C,N) 第二相行为对材料强化机制的影响 根据第二相强化机理,以 Ashby-Orowan 模型为前 提条件. 该模型阐述了当滑移位错以 Orowan 机制绕 过不可变形颗粒时,其第二相强化效果与第二相的体 积分数 f 的 1 /2 次方成正比,与第二相颗粒尺寸 d 成 ·1327·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