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图1-2-1)。 图1-2-1地球的结构示意图 2.1.1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层极薄的固体外壳,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天然宝石均产在地壳之中。地 壳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分,且它们在厚度、物质成份及岩石的地质年龄等方面都有所不 同。大陆地壳厚25-70km,平均厚度约33km,其上部物质的平均密度为2.7g/cm,出露的岩 石以花岗岩类为主,其组成岩石的平均成分也大致与花岗岩成分相近,所以将大陆地壳的上 层称为花岗岩质层,又称硅铝层,这一层在大洋中基本是缺失的。大陆地壳的下层平均密度 为2.9g/cm3左右,出露的岩石以玄武岩为主,故一般称之为玄武岩质层,又称硅镁层。因 此,整个大陆壳是由上部的花岗岩质层(硅铝层)和下部的玄武岩质层(硅镁层)共同组成。 大陆地壳的地质年龄较老,最老超过40亿年,一般大于2亿年。大洋地壳厚度为5-10km 平均厚度约7km。大洋底出现的岩石仅有玄武岩质层,没有花岗岩质层。大洋地壳的地质年 龄较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 地壳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基本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陆地面积为1.495亿km,占 地球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3.6亿km,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陆面积之比约为2.5 1。陆地地形十分复杂,高低起伏不平。按高程和起伏变化,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 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山地和高原是遭受风化剥蚀的地方,平原、盆地和洼地是 风化剥蚀产物沉积和堆积的地方。许多高原因造山作用而不断上升,但又因风化剥蚀作用而 不断夷平,两者间保持着某种平衡。一些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沿造山带的断裂构造上升,在其 过程中因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形成各种矿床,其中包括宝石矿床。造山带上的一些 含各类矿物的岩石在高处遭受剥蚀后,其中宝石矿物被地表水搬运,在较低洼处沉积,甚至 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宝石矿床。这类矿床在整个宝石矿床中占有相当大比例,也是质量和开采 条件最好的宝石矿床类型 2.1.2地幔 地幔又称中间层,其上界为莫霍不连续面,下界为深度2900km的古登堡不连续面。地 震波传播到地下2900km深度处时,其纵波速度由13.6km/s突然减低为8.2km/s(在此深度 以上纵波速度是随深度増大而逐渐増加的),而横波在此界面以下消失。这些情况表明,界 面以上的物质是固态,而界面以下的物质是液态。这一不连续界面是美国地球科学家古登堡 确定的,故称古登堡面。地质上将这一界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幔,界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 为地核 地幔按体积约占地球的82.3%,按质量占整个地球的67.8%,因此地幔是地球的主体部 分。·地幔物质的密度3.32-4.64g/cm3,是由富含Fe、駟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地幔又分上、 下两部分 深度1000km以上的称上地幔。上地幔物质成份相当于含铁、镁成份很高的超基性岩 目前称之为地幔岩。处于50km以下的地幔物质状态多变。最新的研究发现,在50-250km 深度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带,说明那里物质塑性较大,地质上称为软流圈。软流圈的温度 已高到该区物质熔点以上而形成液态区,由于低速层离地壳很近,这些液态区就成为岩浆作 用的高发区,也是各种岩浆型宝石矿床的发源地之 近代地球科学将软流圈以上的地幔岩和地壳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具有较强的刚 性,故能分裂成许多不同的块体,即“板块”。所谓板块运动就是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 随软流圈运动而发生的物质运动。这就是一般构造运动产生的总根源,也是现代板块构造学 的立论基础9 (图 1-2-1)。 图 1-2-1 地球的结构示意图 2.1.1 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层极薄的固体外壳,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天然宝石均产在地壳之中。地 壳有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之分,且它们在厚度、物质成份及岩石的地质年龄等方面都有所不 同。大陆地壳厚 25-70km,平均厚度约 33km,其上部物质的平均密度为 2.7g/cm3,出露的岩 石以花岗岩类为主,其组成岩石的平均成分也大致与花岗岩成分相近,所以将大陆地壳的上 层称为花岗岩质层,又称硅铝层,这一层在大洋中基本是缺失的。大陆地壳的下层平均密度 为 2.9g/cm3 左右,出露的岩石以玄武岩为主,故一般称之为玄武岩质层,•又称硅镁层。因 此,整个大陆壳是由上部的花岗岩质层(硅铝层)和下部的玄武岩质层(硅镁层)共同组成。 大陆地壳的地质年龄较老,最老超过 40 亿年,一般大于 2 亿年。大洋地壳厚度为 5-10km, 平均厚度约 7km。大洋底出现的岩石仅有玄武岩质层,没有花岗岩质层。大洋地壳的地质年 龄较轻,一般不超过 2 亿年。 地壳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基本可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陆地面积为 1.495 亿 km2,占 地球表面积的 29.2%;海洋面积 3.61 亿 km2,占地球表面积的 70.8%。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2.5∶ 1。陆地地形十分复杂,高低起伏不平。按高程和起伏变化,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丘陵、 平原、高原、盆地和洼地等地形,山地和高原是遭受风化剥蚀的地方,平原、盆地和洼地是 风化剥蚀产物沉积和堆积的地方。许多高原因造山作用而不断上升,但又因风化剥蚀作用而 不断夷平,两者间保持着某种平衡。一些含成矿物质的岩浆沿造山带的断裂构造上升,在其 过程中因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作用而形成各种矿床,其中包括宝石矿床。造山带上的一些 含各类矿物的岩石在高处遭受剥蚀后,其中宝石矿物被地表水搬运,在较低洼处沉积,甚至 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宝石矿床。这类矿床在整个宝石矿床中占有相当大比例,也是质量和开采 条件最好的宝石矿床类型。 2.1.2 地幔 地幔又称中间层,其上界为莫霍不连续面,下界为深度 2900km 的古登堡不连续面。地 震波传播到地下 2900km 深度处时,其纵波速度由 13.6km/s 突然减低为 8.2km/s(在此深度 以上纵波速度是随深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而横波在此界面以下消失。这些情况表明,界 面以上的物质是固态,而界面以下的物质是液态。这一不连续界面是美国地球科学家古登堡 确定的,故称古登堡面。地质上将这一界面以上的部分称为地幔,界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 为地核。 地幔按体积约占地球的 82.3%,按质量占整个地球的 67.8%,因此地幔是地球的主体部 分。•地幔物质的密度 3.32-4.64g/cm3,是由富含 Fe、Mg 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地幔又分上、 下两部分。 深度 1000km 以上的称上地幔。上地幔物质成份相当于含铁、镁成份很高的超基性岩, 目前称之为地幔岩。处于 50km 以下的地幔物质状态多变。最新的研究发现,在 50-250km 深度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带,说明那里物质塑性较大,地质上称为软流圈。软流圈的温度 已高到该区物质熔点以上而形成液态区,由于低速层离地壳很近,这些液态区就成为岩浆作 用的高发区,也是各种岩浆型宝石矿床的发源地之一。 近代地球科学将软流圈以上的地幔岩和地壳合在一起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具有较强的刚 性,故能分裂成许多不同的块体,即“板块”。所谓板块运动就是岩石圈板块在软流圈上, 随软流圈运动而发生的物质运动。这就是一般构造运动产生的总根源,也是现代板块构造学 的立论基础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