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镰刀菌为主,其次为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可产生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 子新月形,大多3-4隔,少数5个隔膜,大小17.646.8μm×3.52-608um;小型分生孢子 量大,卵形、梭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少数有1个隔膜,大小448-128um×2.52~3.52 μm,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图6-4)。不产生厚垣孢子。此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棉花外, 还为害水稻、麦类、玉米、高梁、甘蔗、甜菜等作物。但对棉苗致病性较丝核菌弱。病菌在 2℃~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30℃。 炭疽病:有性态为棉小丛壳菌 Glomerella gossypii ( Southw.Dg,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无性态为棉刺 盘孢 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病菌的无性态产生 近圆形,浅盘状的分生孢子盘,盘上生有许多单胞、无 色、棍棒状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短,12~285μm×5 μm,梗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短棒形, 无色、单胞,大小为9~265μm×3.5~7.0μm,孢子大量 堆集时多呈粉红色黏质物。在分生孢子盘周围生有许多 暗褐色,长100~150μm,且有2~3个分隔的刚毛,有 时在刚毛顶端也可产生分生孢子(图6-5)。有性态很少 图6-5棉花炭疽病菌 产生,有时在枯死的组织上可形成其子囊阶段。子囊壳1分生孢子盘: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 球形或梨形,暗褐色,埋生于寄主组织内,有突出的喙孔。子囊无色透明,内生8个子囊孢 子,成1行或2行排列。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稍弯,大小12~205μm×5~8μms 棉炭疽病菌在11~37℃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25~30℃: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15~35℃,最 适温度25~35℃,10℃孢子就不能发芽。该菌主要寄生在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 等棉属植物上。还有一种炭疽菌叫印度炭疽菌( C indium dast.),也危害棉苗,较前者少见。 病害循环 棉花苗期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土壤、病株残体和种子。如立枯丝核菌属土壤习居 菌,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存活2-3年之久。土壤及其病残体是其主要侵染来源。炭疽病菌 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病铃种子带菌率可达30%80%,棉种内部 带菌率可达2.1%,其分生孢子在棉子上可存活1~3年,故种子带菌是主要侵染来源,但病 菌也可在病残体上存活。红腐病菌既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 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棉子上红腐病菌的带菌率可高达30%,种子内部带菌率可达1.6%。 另外立枯病菌和红腐病菌寄主范围较广,田间罹病植物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次年播种后, 带菌种子或土壤中的病菌也随之萌动,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随气流、 雨水和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立枯丝核菌则通过流水、耕作活动等传播 发病条件 棉苗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种子质量和耕作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气候条件:棉花是喜温作物,播种后一个月内若遇持续低温多雨,特别是遇寒流,常诱 发棉苗病害严重发生。萌动的种子遇0℃低温持续20h,既使不被病菌侵染也会大量烂籽烂 芽,在5~10℃的低温条件下,棉苗不能生长,会大大延缓幼苗出土时间,降低抗病力,而 在此温度条件下,立枯丝核菌的日生长速度仍在163~1.75cm,照样侵染致病。炭疽病菌对 幼苗侵染的适宜条件也是气温在10℃、土壤温度14℃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总之,许 多棉苗病菌都是土壤及病残体上生活的半腐生菌,它们多在幼苗抗性降低的情况下乘虚而镰刀菌为主,其次为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可产生大小两种类型的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 子新月形,大多 3~4 隔,少数 5 个隔膜,大小 17.6~46.8μm×3.52~6.08μm;小型分生孢子 量大,卵形、梭形或椭圆形,无色、单胞,少数有 1 个隔膜,大小 4.48~12.8μm×2.52~3.52 μm,串生于分生孢子梗上(图 6-4)。不产生厚垣孢子。此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棉花外, 还为害水稻、麦类、玉米、高梁、甘蔗、甜菜等作物。但对棉苗致病性较丝核菌弱。病菌在 2℃~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 25~30℃。 炭疽病:有性态为棉小丛壳菌 Glomerella gossypii (Southw.)EDg.,属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无性态为棉刺 盘孢 Colle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病菌的无性态产生 近圆形,浅盘状的分生孢子盘,盘上生有许多单胞、无 色、棍棒状的分生孢子梗。孢子梗短,12~285μm×5 μm,梗端着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短棒形, 无色、单胞,大小为 9~265μm×3.5~7.0μm,孢子大量 堆集时多呈粉红色黏质物。在分生孢子盘周围生有许多 暗褐色,长 100~150μm,且有 2~3 个分隔的刚毛,有 时在刚毛顶端也可产生分生孢子(图 6-5)。有性态很少 产生,有时在枯死的组织上可形成其子囊阶段。子囊壳 球形或梨形,暗褐色,埋生于寄主组织内,有突出的喙孔。子囊无色透明,内生 8 个子囊孢 子,成 1 行或 2 行排列。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稍弯,大小 12~205μm×5~8μm。 棉炭疽病菌在 11~37℃下均可生长,最适温度 25~30℃;分生孢子发芽温度为 15~35℃,最 适温度 25~35℃,10℃孢子就不能发芽。该菌主要寄生在陆地棉、海岛棉、亚洲棉和非洲棉 等棉属植物上。还有一种炭疽菌叫印度炭疽菌(C.indium Dast.),也危害棉苗,较前者少见。 病害循环 棉花苗期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土壤、病株残体和种子。如立枯丝核菌属土壤习居 菌,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存活 2~3 年之久。土壤及其病残体是其主要侵染来源。炭疽病菌 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病铃种子带菌率可达 30%~80%,棉种内部 带菌率可达 2.1%,其分生孢子在棉子上可存活 1~3 年,故种子带菌是主要侵染来源,但病 菌也可在病残体上存活。红腐病菌既能在土壤及其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 潜伏在种子内外越冬。棉子上红腐病菌的带菌率可高达 30%,种子内部带菌率可达 1.6%。 另外立枯病菌和红腐病菌寄主范围较广,田间罹病植物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次年播种后, 带菌种子或土壤中的病菌也随之萌动,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随气流、 雨水和昆虫传播,进行再侵染。立枯丝核菌则通过流水、耕作活动等传播。 发病条件 棉苗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种子质量和耕作栽培措施密切相关。 气候条件:棉花是喜温作物,播种后一个月内若遇持续低温多雨,特别是遇寒流,常诱 发棉苗病害严重发生。萌动的种子遇 0℃低温持续 20h,既使不被病菌侵染也会大量烂籽烂 芽,在 5~10℃的低温条件下,棉苗不能生长,会大大延缓幼苗出土时间,降低抗病力,而 在此温度条件下,立枯丝核菌的日生长速度仍在 1.63~1.75cm,照样侵染致病。炭疽病菌对 幼苗侵染的适宜条件也是气温在 10℃、土壤温度 14℃左右、相对湿度 85%以上。总之,许 多棉苗病菌都是土壤及病残体上生活的半腐生菌,它们多在幼苗抗性降低的情况下乘虚而 图 6-5 棉花炭疽病菌 1.分生孢子盘;2.分生孢子梗;3.分生孢子 4.刚毛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