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南坐,其位为尊为上:“北面”就是坐南朝北,即面朝北坐,这相对“南面”就有些低下 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师生在课堂上教学,老师面朝南坐,学生 则面朝北聆听老师的教诲。二是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 对君主称臣则为“北面” ④在室内,其座位则以朝东方向的为尊。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 内而言。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 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 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我们今天 口语里还常称客人为“西客”(并非“稀客”),就是由此而来。客人的座位在西,主人陪 客的座位则在东了,所以把主人称为“东家” ⑤现在,我们再看“鸿门宴”上的座位次序,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 羽、项伯本是主人,可他们却占据了尊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被安置在其他座位上。由 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 所以,我们说司马迁对“鸿门宴”上座次的描述绝非寻常之笔,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特征 ⑥以上是就堂上和室内而言,但在车骑上则与此不同。车骑上的位次是以左为尊的。成 语“虚左以待”,本意即为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以表示对人的尊敬。不过这里的“左 已泛指席位左边的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位置了 ⑦另外,我国后代常用左右来代替东西,即由室内座位上的以西为上为尊,引申出以右 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 廉颇之右。”这里的“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在廉颇之上,也就是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 此外,在官职调动上,还有“左迁”的说法。所谓“左迁”,就是贬官、降职。 我国古代的座次礼节虽然有着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我国古代人 民文明、礼貌的体现。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显示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表示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因此, 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 B.在“鸿门宴”的故事中,项羽是坐西朝东,刘邦是坐南朝北。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 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君主称臣为“北面 C.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古代车骑上的座次安排。不过这里的“左”已宽泛地指代席位南坐,其位为尊为上;“北面”就是坐南朝北,即面朝北坐,这相对“南面”就有些低下 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古代师生在课堂上教学,老师面朝南坐,学生 则面朝北聆听老师的教诲。二是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 对君主称臣则为“北面”。 ④在室内,其座位则以朝东方向的为尊。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 内而言。古人将宾客和老师都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所以,对宾客和 老师也尊称为“西席”或“西宾”。例如,汉明帝与老师桓荣交谈时,为表达对桓荣的尊 重,就安排他坐在靠西边、面朝东的位置。后来,人们把塾师也称为“西席”。我们今天 口语里还常称客人为“西客”(并非“稀客”),就是由此而来。客人的座位在西,主人陪 客的座位则在东了,所以把主人称为“东家”。 ⑤现在,我们再看“鸿门宴”上的座位次序,举行宴会当是在室内,而不能在堂上。项 羽、项伯本是主人,可他们却占据了尊贵之位,而客人刘邦却被安置在其他座位上。由 此细节,可见项羽骄矜专横、唯我独尊的性格,也可见刘邦忍辱屈从、顾全大局的雄心。 所以,我们说司马迁对“鸿门宴”上座次的描述绝非寻常之笔,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 物的性格特征。 ⑥以上是就堂上和室内而言,但在车骑上则与此不同。车骑上的位次是以左为尊的。成 语“虚左以待”,本意即为空出车骑左边的位置,以表示对人的尊敬。不过这里的“左” 已泛指席位左边的位置,而不单单指车骑位置了。 ⑦另外,我国后代常用左右来代替东西,即由室内座位上的以西为上为尊,引申出以右 为上为尊,以左为下为卑。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 廉颇之右。”这里的“位在廉颇之右”就是位在廉颇之上,也就是蔺相如的官职比廉颇高。 此外,在官职调动上,还有“左迁”的说法。所谓“左迁”,就是贬官、降职。 ⑧我国古代的座次礼节虽然有着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因素,但总的来说是我国古代人 民文明、礼貌的体现。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古代,人们交往中的座次显示着他们的社会地位,表示主人待客的不同态度。因此, 不同的处所,有着不同的礼节规范。 B.在“鸿门宴”的故事中,项羽是坐西朝东,刘邦是坐南朝北。古代的君主面朝南坐, 臣子朝见君主时则面朝北,所以,君主称臣为“北面”。 C.成语“虚左以待”出自古代车骑上的座次安排。不过这里的“左”已宽泛地指代席位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