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式中E0-M时段内日平均水面蒸发量(mm/d) △Mt时段内地下水平均埋深(m) Δ。—潜水停止蒸发时的地下水埋深,又称潜水蒸发极限埋深(m) n与包气带土质、气候有关的指数,一般取1~3 (2)沈立昌双曲线型公式(1979年): E=(k26)/1+△) 式中k—标志土质、植被、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因素的综合指数 指数(无因次)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3)叶水庭指数型公式(1977年 E。10 式中a一衰减指数;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上述三种经验公式,各地应根据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选用。式中各指数和系数可通过图 解分析或回归分析计算确定。 目前计算潜水蒸发量时,用得较多的经验公式是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公式中各水文地质 参数确定方法如下 ①△。值的确定 以一定时段(如十日、五日等)为单位,从实测资料中摘 出响应的Mh和Δ,绘制关系曲线,见图6-10,使曲线尾端顺 势延长,与Δ轴相交,可以近似地得到△值。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怎样取时段内Δ值的问 题,一种方法是取时段始末的均值,这样求出的Δ值略偏小 另一种方法是取时段末刻的埋深值。第二是曲线尾端延长的任 意性问题,曲线的延长使得Δ值可能偏大或偏小一点,对E值 影响不大,但宜通过多次综合分析后确定。 另外,潜水蒸发极限埋深一方面与土质有关,其次也与作 物等因素有关。例如,根据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五道沟试验 场资料,在无作物的条件下,亚粘土的潜水蒸发极限埋深2.3 2.5m,亚砂土为40m;在有作物条件下,亚粘土的潜水蒸发 图6-10△h~△关系曲线 极限埋深3.2~3.5m,亚砂土为5m左右 ②n值的确定: 根据式(6-45)可写出: ·Mh=E(1-△/△。) (6-48) 对上式两端取对数,得:n (1 / ) = 0 −  0   (6-45) 式中 0  — t 时段内日平均水面蒸发量(mm/d);  — t 时段内地下水平均埋深(m); 0 —潜水停止蒸发时的地下水埋深,又称潜水蒸发极限埋深(m); n—与包气带土质、气候有关的指数,一般取 1~3。 (2)沈立昌双曲线型公式(1979 年): a b (k )/(1 )  =   0 +  (6-46) 式中 k—标志土质、植被、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它因素的综合指数; a,b—指数(无因次);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3)叶水庭指数型公式(1977 年): −  =  a   0 10 (6-47) 式中 a —衰减指数; 其它符号意义同前。 上述三种经验公式,各地应根据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选用。式中各指数和系数可通过图 解分析或回归分析计算确定。 目前计算潜水蒸发量时,用得较多的经验公式是阿维里扬诺夫公式。公式中各水文地质 参数确定方法如下: ① 0 值的确定: 以一定时段(如十日、五日等)为单位,从实测资料中摘 出响应的 h 和  ,绘制关系曲线,见图 6-10,使曲线尾端顺 势延长,与  轴相交,可以近似地得到 0 值。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怎样取时段内  值的问 题,一种方法是取时段始末的均值,这样求出的 0 值略偏小, 另一种方法是取时段末刻的埋深值。第二是曲线尾端延长的任 意性问题,曲线的延长使得 0 值可能偏大或偏小一点,对  值 影响不大,但宜通过多次综合分析后确定。 另外,潜水蒸发极限埋深一方面与土质有关,其次也与作 物等因素有关。例如,根据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五道沟试验 场资料,在无作物的条件下,亚粘土的潜水蒸发极限埋深 2.3~ 2.5m,亚砂土为 4.0m;在有作物条件下,亚粘土的潜水蒸发 极限埋深 3.2~3.5m,亚砂土为 5m 左右。 ② n 值的确定: 根据式(6-45)可写出: n h o o    =  (1−  /  ) 即 n o o h           = −  1 1   (6-48) 对上式两端取对数,得: 图 6-10 △h~△关系曲线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