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D.振贷,即赈贷,指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是古代传统的救荒方式之一,西汉 时赈贷开始较为广泛的实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 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 以改变。 B.李信圭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人口稀少,每天又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 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 C.宣德八年,李信圭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从仪真到通州一带的百姓的全部 杂徭,皇上听从了他的请求。其他郡县也因此蒙受恩泽。 D.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 于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2)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秋望 赵嘏①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髙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 注:①此诗歌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 传》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凄清”二字,既写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 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 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 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D.振贷,即赈贷,指官府借贷钱物给百姓。是古代传统的救荒方式之一,西汉 时赈贷开始较为广泛的实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李信圭任清河知县时,当地风俗好盗墓和纵火,李信圭设立了十三条教导和 训诫,命令村民书写在牌上,定期警戒;又将百姓的品行公之于众,风俗因此得 以改变。 B.李信圭曾上书朝廷,言及清河县人口稀少,每天又征调百姓拖挽船只,以致 丁壮尽死,连老人和小孩都被征调为役夫,妨碍了农业发展。 C.宣德八年,李信圭再次上书朝廷,请求免去从仪真到通州一带的百姓的全部 杂徭,皇上听从了他的请求。其他郡县也因此蒙受恩泽。 D. 李信圭在清河任上二十二年,被尚书金濂举荐提拔担任处州知府,不久就死 于处州知府任上,清河县百姓为他立祠祭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或遇快风,步追不及,则官舫人役没其所赍衣粮,俾受寒馁。 (2)民有湖田数百顷,为淮安卫卒所夺,民代输租者六十年。信圭奏之,诏还 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长安秋望 赵嘏① 云物②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 注:①此诗歌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 传》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首联“凄清”二字,既写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 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 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 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7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