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建筑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602010203 课程名称:建筑学概论 分: 2 总学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 时: 0 适用对象:建筑学本科 先修课程: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概论》课程是为建筑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任务是 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以便充分了解建 筑师的设计意图,并运用所学建筑知识与专业课相结合,以保证本专业毕业生完成在其专业范围内的各类工 作。 1、课程性质定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的一门基础课。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启蒙课程,是一个介绍什么是建筑、建筑学和建筑设计 的课程,并为后续将要开设的课程做一个框架性的介绍。 2、课程教学内容定位 它主要讲授建镇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和基本物成要素第建销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建锁历史和建销材料 建筑物理等相关知识。 3、培养能力定位 掌握建筑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和基本构成要素,了解中外古代及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初步了解建筑空间 与功能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分要在课程教学中把是克思主义产场观点力法的教有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米,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向题、 求真理、 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有,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 二课程教学的甚太要求 掌握民用建筑 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民用建筑剖面及立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理解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以及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掌握建筑的墙体与基础、楼梯、楼地层、屋项、门和窗的构造: 5、掌握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理解和据单层厂房的造组成 、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 三、课程教学内容 建筑概论 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熟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章一音 建筑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解人体活动尺度、生理】 证瓷关需使用过程和特的医果。靠见的建筑结型及特。了解基本的建筑材 教学重 1、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 建筑学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J602010203        课程名称: 建筑学概论 学    分:   2              总 学 时:     32 讲课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 时:    0 适用对象:建筑学本科        先修课程: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概论》课程是为建筑学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基本任务是 研究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本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以便充分了解建 筑师的设计意图,并运用所学建筑知识与专业课相结合,以保证本专业毕业生完成在其专业范围内的各类工 作。 1、课程性质定位 本课程是建筑学的一门基础课。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启蒙课程,是一个介绍什么是建筑、建筑学和建筑设计 的课程,并为后续将要开设的课程做一个框架性的介绍。 2、课程教学内容定位 它主要讲授建筑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和基本构成要素等建筑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建筑历史和建筑材料、 建筑物理等相关知识。 3、培养能力定位 掌握建筑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和基本构成要素,了解中外古代及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初步了解建筑空间 与功能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 求真理、永攀高峰的品质。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 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民用建筑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理解民用建筑剖面及立面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理解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以及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4、掌握建筑的墙体与基础、楼梯、楼地层、屋顶、门和窗的构造; 5、掌握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理解和掌握单层厂房的构造组成。 7、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进一步突显 课程“育德”功能。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建筑概论 教学要求 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教学重点 了解建筑的范围; 熟悉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 熟悉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第二章 建筑基本知识 教学要求 了解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基本的建筑材 料,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教学重点 1、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