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 济机构部门。 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 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后者不包括。 3.投人产出表第I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 品或服务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4.国民总收人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7000亿元,净值2500亿元,则 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3500亿元。 得 分 评卷人 四、计算分析题(本题共30分) 1.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6800亿元,公共消费120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00亿元,库存增加145亿元,贵重 物品净获得55亿元; (4)出日1400亿元: (5)进口1000亿元: (6)固定资本折旧1800亿元: (7)劳动者报酬5000亿元; (8)生产税500亿元; (9)生产补贴40亿元: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入法及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15分) 2.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料如下: 该部门可支配收人为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80亿元;存货增加370亿元;总储蓄 960亿元;资本转移收入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9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0。(假 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入净额和资金余缺; (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账户。(15分) 327得 分 评卷人 三、判断题 (判断正误,并说明理 由。每小题 5分,共 25分 } 1.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 济机构部门。 2.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 ,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包 括生产过程 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后 者不包括。 3.投入产出表第 I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业部门的产 品或服务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4.国民总收人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 6000亿元,负债总额为 7000亿元,净值 2500亿元,则 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 3500亿元。 得 分 评卷人 四、计算分析题 (本题共 30分 ) 1.已知某地区2006年以下统计资料: (1)总产出16000亿元; (2)最终消费800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680。亿元,公共消费 120。亿元; (3)资本形成总额 3000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亿元,库存增加 145亿元,贵重 物品净获得 55亿元; (4)出口 1400亿元 ; (5)进 口 1000亿元 ; <6)固定资本折 旧 1800亿元 ; (7)劳动者报酬 5000亿元; (8)生产税 500亿元 ; (9)生产补贴 40亿元; 根据以上统计资料用生产法、收人法及支出法分别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15分) 2.已知某部门有关资产变化以及负债和净值变化资料如下: 蓄 假 7 储 ( 32 总 饥 该部门可支配收人为 960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980亿元;存货增加 370亿元; 96。亿元;资本转移收人45亿元;资本转移支出s亿元;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为 设不存在统计误差) 要求:(1)计算该部门的资本形成总额、资本转移收人净额和资金余缺; (2)编制该部门的资本账户。(15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