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成海军,陈晓丽: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福利思想研究 救灾救济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的建立,依托国会福利思想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劳动和 家救助和集体经济,使中国农村的老弱病残者和生活社会保障权而斗争的继续,又是我们党政治诉求的实 有特殊困难的人,在制度上得到了社会福利保证,成现形式。既符合计划经济的制度约束性并为保障计划 为中国农村社会福利的一个亮点。 经济的顺利执行和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 贡献,同时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前苏联社会福利 六、对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政策 中国特色的残疾人福利生产 模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延伸和发展,对中国人 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中国的社会福利企业,是为安置具有一定劳动 1.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制度 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化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 殊企业。党和政府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贯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关 彻自食其力的原则,通过建立社会福利企业,组织和注社会福利问题。近代以来,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纲 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劳动就业。党和政领中,“民生”成为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体现和追求。 府为福利企业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目的是通过政策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自觉地肩负起拯救国 惠,为残疾人提供像健康人一样参与社会、自食其力家、拯救民族的重任。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领导 的机会,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残疾人行使宪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 法赋予的劳动权力,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生活出路,的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 使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服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覆盖人群广泛、福利 务,为基层社会福利提供积累。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内容丰富、福利手段比较完善、体系比较健全、结构比 产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 较合理、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体系 1956年底内务部第一次提出“社会福利生产”的通过城镇职工的单位福利保障、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 概念。1957年,内务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农村福利保障和惠及特殊社会群体的福利救济政策 下发了《关于城市烈属、军属和贫民生产单位税收减在社会主义中国基本实现了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社 免和贷款辅助问题的联合通知》;1958年,内务部、国会福利制度安排。这种福利体制的建立和制度安排 家经委、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等发布了《关于解决烈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 属、军属、残疾军人、贫民生产原料困难问题通知》等用。正如有学者指出:“任何留恋计划经济体制的想法 相关的优惠政策,开展贫苦农民、城市贫民和残疾人都缺乏理论与事实根据,任何试图恢复计划经济体制 的生产自救工作。5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和社会通过的做法都违背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但这绝不意味着 兴办各种形式的福利工厂,为残疾人提供广泛的就业我们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就错了,几十年来对 机会;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保护残疾人充分行使劳计划经济的探索就毫无意义了;更不意味着计划经济 动的权利;通过兴办各类福利设施,为孤老残幼等提有束缚经济活力的弊病而没有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供社会救济和福利服务。 的巨大作用,只有凭主观意志办事的失败教训而没有 随着中央政府对社会福利生产的认可和相关优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成功经验。啊实践证明,以生 惠政策的落实,我国的社会福利生产在这一时期取得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使百 了重要成就。到1957年底,全国已有社会福利生产单姓的民生问题得以初步解决,也确立了当时社会福利 位8000多个,参加生产的人员约58万人。随着“大跃发展的前提,使人民追求福祉的需要获得了体制与制 进”运动的影响,我国福利生产发展更加迅速。1958度上的根本保障。这种比较普遍的、对劳动者的福利 年9月,全国建立了812667个福利单位,参加人数给予了充分关注和重视的福利体制,对新中国的经济 163万人。1964年,国家计委、内务部发出《关于民政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比较健全的福利制度与 部门领导的社会福利生产纳入地方计划的通知》,使政策也成为人民拥戴、依赖当时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成 福利生产走向了正规轨道。 七、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意义 2.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失业人口、游民、需要救助的 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一定孤老残幼人员以及遭受灾荒侵袭的农民,占有相当大 的历史必然性,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社的比重,不解决好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新 o1994-2011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救灾救济制度和农村“五保”制度的建立,依托国 家救助和集体经济,使中国农村的老弱病残者和生活 有特殊困难的人, 在制度上得到了社会福利保证,成 为中国农村社会福利的一个亮点。 六、对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政策—— 中国特色的残疾人福利生产 新中国的社会福利企业,是为安置具有一定劳动 能力的残疾人就业而兴办的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特 殊企业。 党和政府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贯 彻自食其力的原则,通过建立社会福利企业,组织和 安排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劳动就业。党和政 府为福利企业提供优惠税收政策,目的是通过政策优 惠,为残疾人提供像健康人一样参与社会、自食其力 的机会,保障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保障残疾人行使宪 法赋予的劳动权力, 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和生活出路, 使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服 务,为基层社会福利提供积累。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 产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怀。 1956 年底内务部第一次提出“社会福利生产”的 概念。 1957 年,内务部、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 下发了《关于城市烈属、军属和贫民生产单位税收减 免和贷款辅助问题的联合通知》;1958 年,内务部、国 家经委、商业部供销合作总社等发布了《关于解决烈 属、军属、残疾军人、贫民生产原料困难问题通知》等 相关的优惠政策,开展贫苦农民、城市贫民和残疾人 的生产自救工作。 50 年代中期以后,国家和社会通过 兴办各种形式的福利工厂,为残疾人提供广泛的就业 机会;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保护残疾人充分行使劳 动的权利;通过兴办各类福利设施,为孤老残幼等提 供社会救济和福利服务。 随着中央政府对社会福利生产的认可和相关优 惠政策的落实,我国的社会福利生产在这一时期取得 了重要成就。到 1957 年底,全国已有社会福利生产单 位 8000 多个,参加生产的人员约 58 万人。随着“大跃 进”运动的影响,我国福利生产发展更加迅速。 1958 年 9 月, 全国建立了 812667 个福利单位, 参加人数 163 万人。 1964 年,国家计委、内务部发出《关于民政 部门领导的社会福利生产纳入地方计划的通知》,使 福利生产走向了正规轨道。 七、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意义 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具有一定 的历史必然性,它既是中国共产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社 会福利思想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争取劳动和 社会保障权而斗争的继续,又是我们党政治诉求的实 现形式。既符合计划经济的制度约束性并为保障计划 经济的顺利执行和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过重要 贡献,同时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前苏联社会福利 模式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一个延伸和发展,对中国人 民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相对稳定和制度 化的国家社会福利体系 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很早就关 注社会福利问题。 近代以来,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纲 领中,“民生” 成为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体现和追求。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自觉地肩负起拯救国 家、拯救民族的重任。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领导 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 的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 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 后,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覆盖人群广泛、福利 内容丰富、福利手段比较完善、体系比较健全、结构比 较合理、 符合当时我国实际的社会福利制度和体系。 通过城镇职工的单位福利保障、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 农村福利保障和惠及特殊社会群体的福利救济政策, 在社会主义中国基本实现了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社 会福利制度安排。 这种福利体制的建立和制度安排, 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 用。正如有学者指出:“任何留恋计划经济体制的想法 都缺乏理论与事实根据,任何试图恢复计划经济体制 的做法都违背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但这绝不意味着 我们建国初期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就错了,几十年来对 计划经济的探索就毫无意义了;更不意味着计划经济 只有束缚经济活力的弊病而没有改变国家落后面貌 的巨大作用,只有凭主观意志办事的失败教训而没有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成功经验。 ”[9] 实践证明,以生 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使百 姓的民生问题得以初步解决,也确立了当时社会福利 发展的前提,使人民追求福祉的需要获得了体制与制 度上的根本保障。 这种比较普遍的、对劳动者的福利 给予了充分关注和重视的福利体制,对新中国的经济 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比较健全的福利制度与 政策也成为人民拥戴、依赖当时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成 因。 2. 对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建国初期,我国城市失业人口、游民、需要救助的 孤老残幼人员以及遭受灾荒侵袭的农民,占有相当大 的比重, 不解决好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新 成海 军, 陈 晓 丽: 计 划 经济 时 期中 国共 产 党社 会 福利 思 想研 究 106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