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效地利用自然所赋与的各种特殊力量,它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同时,由于增 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 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如果将国家在贸易上所加的一切限制一扫而空,让贸易在它 自己富有活力的原则下寻找它的道路前进,那就准定会使贸易在差不多漫无止境的情况下增 长”。国际贸易政策以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反过来又影响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要求各国采取完全自由贸易政策,即指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 的基本立场,完全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 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因而,根据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实施完 全自由贸易政策至少需具备以下因素:1.各国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完全相同:2.各国的 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3.各国的贸易政策完全相同,不存在政策性贸易障碍:4.各国的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完全相同:5.国际协调机制完全有效。然而,当今 世界并非大同社会,以上前提条件是不具备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根据 自身的经济条件(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容量、经济体制及国际环境)来选择 贸易政策,即使同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政策取向也不尽相同。比如,日本战后 以“贸易立国”为基本国策,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关税、外汇管制等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 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加剧,将贸 易政策调整为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进口的扩大。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头号 国家,以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来分析,它应该有实施完全自由贸易政策的可能性,但二十世纪 美国的贸易政策却经过了一个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贸易保护的过程 至于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则是普遍现象。因为国际贸易虽然能使贸易双方得到贸易利 益,但是双方得到的利益并不是均等的。目前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 对外贸易中已越来越不占优势,并且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这表明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是受益较 小的一方。再者,发展中国家也是相对优势较少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之间进行自由贸易,最终受害的必然是发展中国家。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只有符合经济 发展规律客观要求的贸易政策的选择,才会取得成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生产力发展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却不能逾越生产力的 发展阶段。可见,一国贸易政策是随着经济发展适时调整的,要实行某项贸易政策,必须具 备与之相适应的贸易体制和经济体制,否则,政策选择就必须从进行体制改革入手。贸易政 策的选择应根据每一阶段经济结构的特点,即每一阶段生产力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 利益,采用最优的国际经济资源的置换政策一一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的交替使用, 以促进最佳利用国内经济资源与国际经济资源的现代经济结构的逐步建立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将比较利益看作一国固有的、不易变更的存在,这不利于发展中国 家积极努力地改善其国际分工及贸易地位的创造性实践,也违背了国际经济史特别是近代国 际贸易关系史上各个发达国家经济贸易腾飞的基本事实,与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也不相 符合。随着现代国际贸易的实践与发展,国际贸易利益分配过程和机制日益复杂,而贸易利 益分配的结果对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又会产生重大影响,传 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与此相关的关税、价格、技术进步、要素转移 人口变迁及规模经济等问题的忽视,就使其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特别是静态性。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经济优势是动态发展的。国际贸易从来不曾静态地停留于国际比较优势的发挥 从来都是为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利益而进行激烈的角逐。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 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比较利益由劳动密集型转为资本密集型,后 升至高技术密集型的动态变化,均与日本重视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开发、资本积累和技术引 进密切相关。此外,由比较优势带来的比较利益并不是贸易利益的全部,日本经济学家池本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113,294页。 斯拉伐:《李嘉图菱和通信集》,第7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447页。效地利用自然所赋与的各种特殊力量,它使劳动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同时,由于增 加生产总额,它使人们都得到好处,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往的共同纽带把文明世界各民族 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② “如果将国家在贸易上所加的一切限制一扫而空,让贸易在它 自己富有活力的原则下寻找它的道路前进,那就准定会使贸易在差不多漫无止境的情况下增 长”③。 国际贸易政策以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反过来又影响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要求各国采取完全自由贸易政策,即指国家对国际贸易活动采取不干预 的基本立场,完全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 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因而,根据传统自由贸易理论,实施完 全自由贸易政策至少需具备以下因素:1.各国经济体制以及政治制度完全相同;2.各国的 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3.各国的贸易政策完全相同,不存在政策性贸易障碍;4.各国的 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完全相同;5.国际协调机制完全有效。然而,当今 世界并非大同社会,以上前提条件是不具备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根据 自身的经济条件(要素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国内市场容量、经济体制及国际环境)来选择 贸易政策,即使同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其贸易政策取向也不尽相同。比如,日本战后 以“贸易立国”为基本国策,具体来讲,就是利用关税、外汇管制等对国内产业进行保护, 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八十年代以后,由于美日贸易摩擦的加剧,将贸 易政策调整为进一步开放市场,促进进口的扩大。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头号 国家,以传统自由贸易理论来分析,它应该有实施完全自由贸易政策的可能性,但二十世纪 美国的贸易政策却经过了一个从贸易保护到自由贸易,又从自由贸易回到贸易保护的过程。 至于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则是普遍现象。因为国际贸易虽然能使贸易双方得到贸易利 益,但是双方得到的利益并不是均等的。目前发展中国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 对外贸易中已越来越不占优势,并且贸易条件日趋恶化,这表明它们在国际贸易中是受益较 小的一方。再者,发展中国家也是相对优势较少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国家之间进行自由贸易,最终受害的必然是发展中国家。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只有符合经济 发展规律客观要求的贸易政策的选择,才会取得成功。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表现为生产力发展 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却不能逾越生产力的 发展阶段。可见,一国贸易政策是随着经济发展适时调整的,要实行某项贸易政策,必须具 备与之相适应的贸易体制和经济体制,否则,政策选择就必须从进行体制改革入手。贸易政 策的选择应根据每一阶段经济结构的特点,即每一阶段生产力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和动态 利益,采用最优的国际经济资源的置换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与贸易保护政策的交替使用, 以促进最佳利用国内经济资源与国际经济资源的现代经济结构的逐步建立。 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将比较利益看作一国固有的、不易变更的存在,这不利于发展中国 家积极努力地改善其国际分工及贸易地位的创造性实践,也违背了国际经济史特别是近代国 际贸易关系史上各个发达国家经济贸易腾飞的基本事实,与二战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也不相 符合。随着现代国际贸易的实践与发展,国际贸易利益分配过程和机制日益复杂,而贸易利 益分配的结果对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国际贸易新格局的形成又会产生重大影响,传 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以及与此相关的关税、价格、技术进步、要素转移、 人口变迁及规模经济等问题的忽视,就使其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特别是静态性。随着科学 技术的进步,经济优势是动态发展的。国际贸易从来不曾静态地停留于国际比较优势的发挥, 从来都是为更大的市场份额与市场利益而进行激烈的角逐。日本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 战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高级化,比较利益由劳动密集型转为资本密集型,后 升至高技术密集型的动态变化,均与日本重视人才培养、科学技术开发、资本积累和技术引 进密切相关。此外,由比较优势带来的比较利益并不是贸易利益的全部,日本经济学家池本 ②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 1976 年版,113,294 页。 ③ 斯拉伐:《李嘉图菱和通信集》,第 7 卷,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第 447 页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