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 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 分) 2. 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 简要赏析。(3分) 【答案】8.(5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 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六合】【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闽中秋思 杜荀鹤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①闽:今福建省。②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唐 末诗人。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 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2)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口口之情。(1分) 【答案】7.(1)C(2分)(2)思乡(或忧郁、忧伤)(1分) 【栖霞】()阅读下面古诗文。(15分) 【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夜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 。(1分)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40字)(2 分) 【答案】7.(3分)(1)山白鸟忽鸣(1分)(2)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 759 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 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 分) 2. 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 简要赏析。 (3 分) 【答案】8.(5 分) (1)(2 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 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 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 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 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 分)。 【六合】【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闽 ①中秋思 杜荀鹤② 雨匀紫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声。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注释]①闽:今福建省。②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唐 末诗人。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第一句中的“匀”字,极准确地勾画出雨的细密,雨的轻柔。菊花经雨,滋润而艳丽。 B.第二句中的“弄”字,以拟人的手法将“风”人格化。风吹红蕉,蕉叶声声有韵,别有一番 情致。 C.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植物的描写,抓住了闽中秋天萧瑟多雨的特点。 D.第三句诗人拓开一笔,将笔触由近处延伸到远处,高度地概括出闽中的地势特点。 (2)诗的最后一句是主旨所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之情。(1 分) 【答案】7.(1)C(2 分) (2)思乡(或忧郁、忧伤) (1 分) 【栖霞】(一)阅读下面古诗文。(15 分) 【古诗阅读】 7.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夜 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1)诗中用以动衬静的手法来表现山泉夜景幽静的诗句是 。(1 分) (2)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所表现的画面。(不超过 40 字)(2 分) 【答案】7.(3 分)(1)山白鸟忽鸣(1 分) (2)皎洁的月光照在清泉上,那泉水浸染上明月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