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熟悉澄清池模型(池子木身,投药没备、泥渣浓缩)及管路系统:熟悉配制浑浊水的设备,调节配制原水的浊度40-500度。 2、以自来水充满滑清池。 3、关闭泥渣浓缩室的清水回流管(特悬浮层形成,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让其排泥)。 4、通莲水,调节流量。控制上升流速在0.40.5ms.以利形成悬浮层. 5、调节投药量,开始时可以加大投药量,待是浮层形成,工作正常后,可控制在50m1左右 6、往澄清池投加泥浆及混凝剂(可预先搅拌混合),促使悬浮层加快形成 7、观察反应空工作情况,观察悬浮层形成过程。 8、待悬浮层形成后,调整澄清池上升流速0.7~1mm(冬季取低限,夏季取高限)。工作正常后,每隔半小时测进出水浊度、流 量、投药量、水温,并随时注意保持正常工作。 (高于挂泥管时),可打开浓缩室的清水回流管。控制流清水量在总量的10% 工 。随后要经常注意观察悬河 浮层继续上升 10、将澄清水通入滤池模型,进行过滤实验。 11、过滤实验结束后,从悬浮层各点各取50L水样混合,用滤纸过滤后,放入拱箱,烘干后放入干燥皿,称重,测定悬浮层的平 均浓度(混合水样不少于2个)。 12、从悬浮层取混合水样100ml(用100mL量筒),静置沉淀mim,记录环花容积。 13、关闭澄清池来水及投药管,停止工作。 四、实验成果及要求 1、按要求记录实验数据 2、绘制实验的单线草图,并注明主要尺寸。 澄清池实验记录表 原水:自来水配胶泥制得 PH: 混凝剂: %硫酸铝(工作纯)溶液 实验日期: 实验组数 教学班号 澄清池编号: 号 澄清池直轻: cm 工作区容积:cm 保护区容积: cm 总容积: cm 、悬浮层形成过程及潘清效果 总流量 回水量 水温 泽浊度 时 (mL/min) % 进出 工作区悬浮固体浓皮 取样时间: 流量: mL/min 上升流速: mm/s 水量号你量纸童你衣政 注 乙:斜管沉淀池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热悉逆向流斜管沉淀池模型实验的设备和方法1、熟悉澄清池模型(池子本身,投药设备、泥渣浓缩)及管路系统;熟悉配制浑浊水的设备,调节配制原水的浊度400~500度。 2、以自来水充满澄清池。 3、关闭泥渣浓缩室的清水回流管(待悬浮层形成,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让其排泥)。 4、通浑水,调节流量,控制上升流速在0.4~0.5mm/s,以利形成悬浮层。 5、调节投药量。开始时可以加大投药量,待悬浮层形成,工作正常后,可控制在50mg/L左右。 6、往澄清池投加泥浆及混凝剂(可预先搅拌混合),促使悬浮层加快形成。 7、观察反应室工作情况,观察悬浮层形成过程。 8、待悬浮层形成后,调整澄清池上升流速0.7~1mm/s(冬季取低限,夏季取高限)。工作正常后,每隔半小时测进出水浊度、流 量、投药量、水温,并随时注意保持正常工作。 9、当悬浮层升高(高于排泥管时),可打开浓缩室的清水回流管,控制回流清水量在总量的10%左右。随后要经常注意观察悬浮 层的位置变化。最好维持悬浮层高度在1.4~1.5m之间(由反应室锥底算起)。如悬浮层下降,则关小清水回流管;如悬浮层继续上升, 则应及时采取措施。例如:适当加大清水回流量或适当加大投药量或适当减少进水量,以免破坏保护区,影响出水水质。 10、将澄清水通入滤池模型,进行过滤实验。 11、过滤实验结束后,从悬浮层各点各取50mL水样混合,用滤纸过滤后,放入烘箱,烘干后放入干燥皿,称重,测定悬浮层的平 均浓度(混合水样不少于2个)。 12、从悬浮层取混合水样100mL(用100mL量筒),静置沉淀5min,记录环花容积。 13、关闭澄清池来水及投药管,停止工作。 四、实验成果及要求 1、按要求记录实验数据。 2、绘制实验的单线草图,并注明主要尺寸。 澄清池实验记录表 原水:自来水配胶泥制得 PH:                         混凝剂: %硫酸铝(工作纯)溶液 实验日期:                              实验组数:                    教学班号: 澄清池编号:       号                   澄清池直径: cm 工作区容积: cm3 保护区容积: cm3 总容积: cm3 一、悬浮层形成过程及澄清效果 时 间 总流量 (mL/min) 回水量 理论停 留时间 (min) 上升流速 (mm/s) 投药量 (mg/L) 水温 浑浊度 悬浮 层形 成过 程 备 注 (mL/min) % 进 水 出 水 进 水 出 水 去除率 (%) 二、工作区悬浮固体浓度 取样时间:                              流量: mL/min 上升流速: mm/s 取样点 水样容积 (mL) 称量瓶号 称量瓶加滤纸重 (g) 称量瓶加滤纸加悬浮物 重(g) 悬浮物重 (g) 悬浮物平均浓度 (g/L) 备 注 乙:斜管沉淀池模型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熟悉逆向流斜管沉淀池模型实验的设备和方法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