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陈连生等:预处理组织对低碳钢IQ&P工艺下组织及性能影响 ·225· 5 jm 图2钢经热轧淬火后的预处理组织形貌.(a)y单相区轧制后水淬:(b)Y+a双相区轧制后水淬 Fig.2 Pretreate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teels after hot-rolling and water quenching (F-ferrite:M-martensite):(a)water quenching after hot- rolling in the y phase region:(b)water quenching after hot-rolling in the y+a phase region 】m 图3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的钢经IQ&P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扫描电镜图像.()显微组织:(b)区域I的放大图像:()区域Ⅱ的放大图像 Fig.3 SEM images of the steels with martensite as pretreated microstructure treated by 1Q&P process:(a)microstructure:(b)enlarged image of Square I (c)enlarged image of Square II.IF-intercritical ferrite,TM-tempered martensite,RA/UM-retained austenite or untempered martensite 残余奥氏体/未回火的马氏体(RA/UM)7-多相组 由于新生成的奥氏体晶粒易在低温组织的界面上 织构成.亚温铁素体呈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多呈块状 形核回,因此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的钢加热到750℃ 并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上.图3(b)为图3(a)中黑色 时,奥氏体逆转变m首先发生在原奥氏体晶界和马 方框I区域内块状回火马氏体组织的放大像.由 氏体板条界间.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界处形核的 图3(b)可见,块状马氏体内部因350℃短暂回火而变 逆转奥氏体不断向周围组织中长大,并呈块状分布 得易腐蚀,使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清晰的显现,在马氏体 于原奥氏体晶界处:马氏体板条界间形核的逆转奥 边缘保留少量的块状残余奥氏体或未回火马氏体. 氏体则沿板条界方向不断长大,形成针状逆转奥氏 图3(c)为图3(a)中黑色方框Ⅱ区域内细针状组织的 体.在随后淬火至220℃过程中,不稳定的逆转奥氏 放大像.由图3()可见,位于原奥氏体晶粒内的残余 体(块状或针状)将发生马氏体转变,并在350℃的 奥氏体/未回火马氏体则呈细针状分布,并且同一晶粒 等温处理过程中发生马氏体回火转变.然而从图3 内取向一致.细针状残余奥氏体/未回火马氏体长度 中可以看出,只有块状马氏体呈现出回火马氏体的 较长,约为5m,呈平行状分布. 形貌特征.这可能是由于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发生陈连生等: 预处理组织对低碳钢 IQ&P 工艺下组织及性能影响 图 2 钢经热轧淬火后的预处理组织形貌. ( a) γ 单相区轧制后水淬; ( b) γ + α 双相区轧制后水淬 Fig. 2 Pretreated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teels after hot-rolling and water quenching ( F—ferrite; M—martensite) : ( a) water quenching after hot￾rolling in the γ phase region; ( b) water quenching after hot-rolling in the γ + α phase region 图 3 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的钢经 IQ&P 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扫描电镜图像. ( a) 显微组织; ( b) 区域Ⅰ的放大图像; ( c) 区域Ⅱ的放大图像 Fig. 3 SEM images of the steels with martensite as pretreated microstructure treated by IQ&P process: ( a) microstructure; ( b) enlarged image of Square Ⅰ; ( c) enlarged image of Square Ⅱ. IF — intercritical ferrite,TM — tempered martensite,RA /UM — retained austenite or untempered martensite 残余奥氏体/未回火的马氏体( RA /UM) [17--18] 多相组 织构成. 亚温铁素体呈板条状,回火马氏体多呈块状 并分布于原奥氏体晶界上. 图 3( b) 为图 3( a) 中黑色 方框Ⅰ区 域 内 块 状 回 火 马 氏 体 组 织 的 放 大 像. 由 图 3( b) 可见,块状马氏体内部因 350 ℃ 短暂回火而变 得易腐蚀,使弥散析出的碳化物清晰的显现,在马氏体 边缘保留少量的块状残余奥氏体或未回火马氏体. 图 3( c) 为图 3( a) 中黑色方框Ⅱ区域内细针状组织的 放大像. 由图 3( c) 可见,位于原奥氏体晶粒内的残余 奥氏体/未回火马氏体则呈细针状分布,并且同一晶粒 内取向一致. 细针状残余奥氏体/未回火马氏体长度 较长,约为 5 μm,呈平行状分布. 由于新生成的奥氏体晶粒易在低温组织的界面上 形核[19],因此预处理组织为马氏体的钢加热到 750 ℃ 时,奥氏体逆转变[20--21]首先发生在原奥氏体晶界和马 氏体板条界间. 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界处形核的 逆转奥氏体不断向周围组织中长大,并呈块状分布 于原奥氏体晶界处; 马氏体板条界间形核的逆转奥 氏体则沿板条界方向不断长大,形成针状逆转奥氏 体. 在随后淬火至 220 ℃ 过程中,不稳定的逆转奥氏 体( 块状或针状) 将发生马氏体转变,并在 350 ℃ 的 等温处理过程中发生马氏体回火转变. 然而从图 3 中可以看出,只有块状马氏体呈现出回火马氏体的 形貌特征. 这可能是由于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发生 · 522 ·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