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中围人民大學 《精品课程》系列之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璟境經濟學 主讲:马中教授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以及使 资源得到有效和最优使用所需要的条件。本章通过分析环境资源的特点,指出环 境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静态效率——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和动态效率—一代 际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环境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活动发生在地球及其大气圈系统之内,这个系统叫做“自然环境”,长 期以来,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的产岀和服务功能)被认 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但这只适用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没有超越 其可持续能力的情况。随着人口増加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已经变得高度稀缺,而 其稀缺性的迅速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经济学就是通过硏究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解决环境 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稀缺的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存在选择的问 题。因为环境资源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系列的有益的服务功能,但是环境资源又是 稀缺的,用于这种功能往往就不能用于另一种功能,因此,当人们在用稀缺的环 境资源去满足人类的不同愿望时,就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的过程,就是环境资 源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 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寻找有效的环境资源配置,因此,对资源效率目标的确 定就显得十分重要。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标准,其含义是: 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用和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何生产和分配的重新安排与组 合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但是, 在不减少任何其他人效用和福利的前提条件下,如果某种经济变动还可以再增加 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不属于帕累托最优,而称之为帕累 托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任何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对 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等的;任何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 来说都相等;所以这些物品之间比率都相等;任何增加新物品与任何减少旧物品 的措施都不可能导致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额的任何改变。 第二节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静态效率——一社会福利函数与最优化1 第三章 福利经济学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 本章课时:4 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目标,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以及使 资源得到有效和最优使用所需要的条件。本章通过分析环境资源的特点,指出环 境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静态效率——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和动态效率——代 际社会福利函数最优化的含义及其实现条件。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资源配置与效率目标 一、 环境资源:稀缺性与选择 经济活动发生在地球及其大气圈系统之内,这个系统叫做“自然环境”,长 期以来,环境资源(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的产出和服务功能)被认 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公共物品,但这只适用于对环境资源的利用没有超越 其可持续能力的情况。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环境资源已经变得高度稀缺,而 其稀缺性的迅速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环境经济学就是通过研究如何实现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来解决环境 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稀缺的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就存在选择的问 题。因为环境资源可以提供给人们一系列的有益的服务功能,但是环境资源又是 稀缺的,用于这种功能往往就不能用于另一种功能,因此,当人们在用稀缺的环 境资源去满足人类的不同愿望时,就必须做出选择,而选择的过程,就是环境资 源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 二、效率目标:帕累托最优 环境经济学的目标是寻找有效的环境资源配置,因此,对资源效率目标的确 定就显得十分重要。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基本标准,其含义是: 在不减少其他任何人效用和福利的情况下,如果任何生产和分配的重新安排与组 合都不能增加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是帕累托最优。但是, 在不减少任何其他人效用和福利的前提条件下,如果某种经济变动还可以再增加 另外一些人的效用和福利,则这种资源配置就不属于帕累托最优,而称之为帕累 托改进。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任何两种消费品的边际替代率对 所有的消费者来说都是相等的;任何两种投入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生产者 来说都相等;所以这些物品之间比率都相等;任何增加新物品与任何减少旧物品 的措施都不可能导致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额的任何改变。 第二节 静态效率、动态效率与环境资源最优配置 一、 静态效率——社会福利函数与最优化
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