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 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因纯粹而传奇 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晩,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 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他说:“大部分艺术作 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 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 以敢打老师为荣。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 点 1971年,杨丽萍13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 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 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15个月。但《云南映象》 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年,这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合作者本想让杨丽 萍编一台“土风舞”。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 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于是杨丽 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高成明说。 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 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这是她最大的不同,” 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 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年3月8日,正是“非典”时期。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 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消息传出,若干老板冲进剧院,围着杨丽萍大叫: “骗子,还钱来!”“狗屁艺术家!”杨丽萍被若干人包围着,依然镇定自若地 指挥台上调试灯光。 就演了一次,台下只有1名观众,之后放假几个月,可能就此别离了。很多演员 选择了回山里。杨丽萍当众哭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说,“跳舞很难成名,如果 你把跳舞当成功利性的东西,只会很失落。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荷花杯”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后。整个团队 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 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 杨丽萍非常清楚,若想有条孔雀裙,必须先挣到买孔雀裙的钱。“既要能赚到钱, 买到孔雀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没有任何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4)小说中的“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 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因纯粹而传奇 茂密的原始森林背景下,鸟鸣啾啾,两只孔雀在夜色中嬉戏。 龙年喧闹的央视春晚,进行到这里突然沉静了。大家仿佛跟着这两只孔雀,步入 南部山林,看它们相知,相恋。 这是杨丽萍、王迪表演的舞蹈《雀之恋》。舞者杨丽萍,已年逾五旬。 高成明是杨丽萍的老朋友,也是《雀之恋》的编舞之一。他说:“大部分艺术作 品是命题作文,依靠非艺术因素成活。”在他看来,杨丽萍成为传奇的根源,是 她很早就决定纯粹依靠自己的作品,成就自己的艺术。 1958 年,杨丽萍出生在云南,白族人。文革时,她看到学生居然打老师,并且 以敢打老师为荣。她开始对人性感到悲观,于是更加喜欢跳舞,“跳舞要单纯一 点”。 1971 年,杨丽萍 13 岁。在西双版纳农场学校的桌上领操,被西双版纳歌舞团的 军代表看中,从此改变命运。 除了春晚的几次亮相,杨丽萍的舞蹈真正与大众发生密切关系,是她创作的大型 原生态舞蹈《云南映象》。这个舞蹈现已成了云南的名片。 这个节目,杨丽萍用了一年多时间采风,精心排演了 15 个月。但《云南映象》 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01 年,这个策划不仅舞蹈界不接受,也没有投资者接受。合作者本想让杨丽 萍编一台“土风舞”。可是,杨丽萍的舞蹈把他们吓住了,充满了性意味的烟盒 舞,打歌,还有女人被扔进火里祭神。双方谈不到一起,没有了投资,于是杨丽 萍决定:自己养活所有演员。 “这个时代,取悦观众是相对容易的。时代需要什么,就制造什么。”高成明说。 但杨丽萍不这样认为,她认为观众虽然习惯了已经存在的东西,但并不代表他们 不能欣赏更好的东西。“这是她最大的不同,” 从开始准备到上演,这两年多,大概是杨丽萍一生最艰苦的日子,全团的经费, 都靠她四处拍广告、走穴来筹集。 2003 年 3 月 8 日,正是“非典”时期。就在《云南映象》首演后第二天,剧团 突然接到通知,只能演一场。消息传出,若干老板冲进剧院,围着杨丽萍大叫: “骗子,还钱来!”“狗屁艺术家!”杨丽萍被若干人包围着,依然镇定自若地 指挥台上调试灯光。 就演了一次,台下只有 1 名观众,之后放假几个月,可能就此别离了。很多演员 选择了回山里。杨丽萍当众哭了。现在回想起来,她说,“跳舞很难成名,如果 你把跳舞当成功利性的东西,只会很失落。” 改变发生在《云南映象》参加当年“荷花杯”舞蹈大赛获得一等奖后。整个团队 开始被文化界认同,杨丽萍也不再是一个个体舞者,他们成为国内唯一能靠一台 节目养活自己的舞蹈团。 杨丽萍非常清楚,若想有条孔雀裙,必须先挣到买孔雀裙的钱。“既要能赚到钱, 买到孔雀裙;也要让那条孔雀裙充满灵性,没有任何铜臭味,这是很难的一件 事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