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科学化的界定,因为这是解决犯罪学理论的基础问题,唯有牢固的基石,才能建 立起宏伟的犯罪学理论大厦 、现状分析一一众说纷纭的犯罪概念 迄今为止,人类在回答“犯罪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影响 的观点至少有数十个。有学者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有:(1)犯罪是出于不道德的 动机而实施的不道德的行为。犯罪的本质就在于犯罪人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实 施侵害他人自由的行为。(2)犯罪就是违反人类不论在任何时期都应有的两种 道德感情及诚实和怜悯的行为。(3)犯罪是个人严重违反正义、理性、和福利 的行为。(4)犯罪是侵害社会规范的行为:任何人在其罪行没有得到证明之前, 根据法律应该被认为是无罪的。(5)犯罪是侵犯了根据社会契约形成的整个社 会利益的行为。(6)犯罪是在实际生活中触犯法律应该受法律制裁的非法行为。 (7)犯罪是违反以中庸制定的法律,处于两个极端的思想及行为。(8)犯罪 是对公共秩序侵害的行为,是给社会造成的痛苦大于快乐的邪恶行为。(10) 凡是从行为的有害倾向性观点出发,被认为是凡对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都是犯 罪行为。(11)一切国家的法律,必须以人民的社会安宁为唯一目的。因此, 凡是违反和破坏这种安宁的行为,都应当认为是犯罪行为。(12)从社会文化 信仰和观点来看,犯罪是无价值的、同所确定的整个社会秩序相抵触的行为 (13)犯罪是危害社会的侵害人类基本权利的行为。因此,种族歧视、性别歧 视、殖民主义、经济剥削、侵略战争等均属于犯罪行为。(14)社会中的各个 集团有着不同的价值准则和利益,当人们的行为侵犯了社会上有权势的集团的价 值准则和利益时,即被认为是犯罪;及是按照法律并不构成犯罪,也可予以惩罚 (15)社会是有许多有利益冲突的群体组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利益冲 突会导致社会紧张和对立,从而需要有法律加以解决。如果解决的办法对一方有 偏袒,则未受偏袒的一方在难于接受的情况下,便会无视法律而依照自己的利益 去行为,这种现象就有可能被认为是犯罪。(16)犯罪一一孤立的个人反对统 治关系的斗争。(17)藐视社会秩序罪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18) 把犯罪定义分成法律意义上的和社会意义上的两种:法律意义上的犯罪是责任能 力人于无违法阻却原因时,基于故意或者过失,所为之侵害法益应受刑罚制裁的 不法行为:社会意义上的犯罪是一种社会偏差行为,它是与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9 科学化的界定,因为这是解决犯罪学理论的基础问题,唯有牢固的基石,才能建 立起宏伟的犯罪学理论大厦。 一、 现状分析——众说纷纭的犯罪概念 迄今为止,人类在回答“犯罪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影响 的观点至少有数十个。有学者总结具有代表性的有:(1)犯罪是出于不道德的 动机而实施的不道德的行为。犯罪的本质就在于犯罪人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实 施侵害他人自由的行为。(2)犯罪就是违反人类不论在任何时期都应有的两种 道德感情及诚实和怜悯的行为。(3)犯罪是个人严重违反正义、理性、和福利 的行为。(4)犯罪是侵害社会规范的行为;任何人在其罪行没有得到证明之前, 根据法律应该被认为是无罪的。(5)犯罪是侵犯了根据社会契约形成的整个社 会利益的行为。(6)犯罪是在实际生活中触犯法律应该受法律制裁的非法行为。 (7)犯罪是违反以中庸制定的法律,处于两个极端的思想及行为。(8)犯罪 是对公共秩序侵害的行为,是给社会造成的痛苦大于快乐的邪恶行为。(10) 凡是从行为的有害倾向性观点出发,被认为是凡对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都是犯 罪行为。(11)一切国家的法律,必须以人民的社会安宁为唯一目的。因此, 凡是违反和破坏这种安宁的行为,都应当认为是犯罪行为。(12)从社会文化、 信仰和观点来看,犯罪是无价值的、同所确定的整个社会秩序相抵触的行为。 (13)犯罪是危害社会的侵害人类基本权利的行为。因此,种族歧视、性别歧 视、殖民主义、经济剥削、侵略战争等均属于犯罪行为。(14)社会中的各个 集团有着不同的价值准则和利益,当人们的行为侵犯了社会上有权势的集团的价 值准则和利益时,即被认为是犯罪;及是按照法律并不构成犯罪,也可予以惩罚。 (15)社会是有许多有利益冲突的群体组成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这种利益冲 突会导致社会紧张和对立,从而需要有法律加以解决。如果解决的办法对一方有 偏袒,则未受偏袒的一方在难于接受的情况下,便会无视法律而依照自己的利益 去行为,这种现象就有可能被认为是犯罪。(16)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 治关系的斗争。(17)藐视社会秩序罪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18) 把犯罪定义分成法律意义上的和社会意义上的两种:法律意义上的犯罪是责任能 力人于无违法阻却原因时,基于故意或者过失,所为之侵害法益应受刑罚制裁的 不法行为;社会意义上的犯罪是一种社会偏差行为,它是与社会所公认的行为规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