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4)穷困愁苦而颓废、失意。 9.作为21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举和战争 有关的一则名句。(2分) 10、默写(共9分,每空1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 话是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 是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 是 (4)夜久语声绝 (5) 恨别鸟惊心。 (6)日暮乡关何处是? 阅读理解(共43分) (一)(16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 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 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 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 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 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 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 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 太聪明了! 11.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2分)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主要人物: ④事件 12.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2分) 13.“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1分)() A.因为“我”不聪明B.因为他有点“迂”C.因为他爱子情深D.因为外人不可信 14.“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 (2分) 15.文中两个“踌躇”,说明 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 (2分) 16.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 迂”等句。(2分) (1)“迂”解释为: (2)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2 (3)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 ) (4)穷困愁苦而颓废、失意。 ( ) 9. 作为 21 世纪的青年人,我们更加热爱和平,但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请列举和战争 有关的一则名句。(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0、默写(共 9 分,每空 1 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 话是 , 。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 是 ,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 是 , 。 (4)夜久语声绝, 。 (5) ,恨别鸟惊心。 (6)日暮乡关何处是? 。 二、阅读理解(共 43 分) (一)(16 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 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 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 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 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 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 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 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 太聪明了! 11.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2 分)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2 分) 13.“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1 分)(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14.“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2 分) 15.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2 分) 16.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心里暗笑他的 迂”等句。(2 分) (1)“迂”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三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