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答案C 5、仿写句子。(4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雪之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答案: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句式结构1分,逻辑通顺1分,哲理含义1分。 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答案C 、(46分) (一)(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 花源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诣太守,说如此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源记》的写法,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 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 语“无人问津”。 参考答案 6.①同 邀请 ②详细 ③到 7.(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1111 答案 C 5、仿写句子。(4 分)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绽放的腊梅,傲立在冰雪之中,那是在教我们顽强。 ——————,————————,————————。 答案:拟人的修辞手法 1 分,句式结构 1 分,逻辑通顺 1 分,哲理含义 1 分。 D.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答案 C 二、(46 分) (一)(10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选自《桃 花源记》)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①便要还家_______________ ②此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_______________ ③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选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桃花源记》的写法,以美好的想象反衬现实的黑暗。 B.桃源人“不复出焉”是因为与世隔绝时间太长,他们适应不了外面人的生活习惯。 C.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寻找桃源人“寻向所志”,却“不复 得路”,作者这样写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D.文章结尾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人据此概括出一个成 语“无人问津”。 参考答案 6.①同“邀” ,邀请 ②详细 ③到 7.⑴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