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1)气相中的氧原子引起臭氧分子消吳 大气中的氧分子经波长小于242m的太阳短波紫外 辐射,可光解产生O,O(O),并进一步反应生成O3 暖和热带区上空的平流层主要为O与O3反应而使臭 氧消失。另外,尚有三组HOx、NOx、CIOx循环链式反 应可导致臭氧消失。其反应如下: Ⅹ+0,→XO+O XO+0→X+O (55) O3+O→>O2+O2 (X= HONO, C1) WMO和NASA都指出,这些反应在温鹱和热带的 平流层上部进行的快。在平流层低部反应进行较慢,因 为在低海拔出O原子的浓度相对较低。在南极春季不仅 O原子浓度低,并且颯度由很低,约为80°C。因此上述 机狸不能合狸地解释南极上空的“臭氧洞”的形成机制。(1)气相中的氧原子引起臭氧分子消失 大气中的氧分子经波长小于242nm的太阳短波紫外 辐射,可光解产生O,O(¢O),并进一步反应生成O3 ,温暖和热带区上空的平流层主要为O与O3反应而使臭 氧消失。另外,尚有三组HOX、NOX、CIOX循环链式反 应可导致臭氧消失。其反应如下: (5.5) WMO和NASA都指出,这些反应在温暖和热带的 平流层上部进行的快。在平流层低部反应进行较慢,因 为在低海拔出O原子的浓度相对较低。在南极春季不仅 O原子浓度低,并且温度由很低,约为-80°C。因此上述 机理不能合理地解释南极上空的“臭氧洞”的形成机制。 X O XO O XO O X O O O O O X HONO C + ® + + ® + + ® + = 3 2 2 3 2 2 ( , )1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