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Vol .15 No.1 冲击波作用下粉末颗粒效应及其形成过程 ·11· 液相生成量,获得良好烧结质量。 1 实验方法及原材料 采用氨气雾化法制备的FT15高速钢球形粉末,含氧量在5×102%以下,其化学成 分为:1.5%C,4.0%Cr,5.0%V,5.0%C0,12.0%W,其余为Fe。粒度相差6-12倍,并按一 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装入包套抽真空封焊。实验采用柱面收缩爆炸装置3)。 2实验结果 本实验采用爆轰压力分别为3.0GPa、5.2GPa、7.0GPa进行爆炸烧结,观察样品横 截面,研究相同成分高速粉末,小颗粒的熔化过程,实验结果分述如下。 2.1较低爆轰压力下(3GPa)烧结试样的观察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表明:大颗粒边缘部分受小颗粒挤压产生塑性变形。随粒经增 大,边缘形变量减少,迎着冲击波传播方向的一侧形变量大,相反方向的一侧形变量小, 见图1,小颗粒在沿冲击波传播方向产生蘑菇状变形,少部分颗粒的边界消失。箭头所示 小颗粒在变形最大的尖角处开始熔化,熔化部分呈白色,具有胞状结构。 2.2中等爆轰压力(⑤.2GPa)烧结试样的观察 33m 图1在冲击波作用下大小颗粒的变形 图2小颗粒开始大量溶化 Fig.I Deformation of small and large grains. Fig.2 Small grains begin to melt in large under shock wave action amount 图2是金相组织照片。随冲击波压力增高,小颗粒开始沿颗粒界大量熔化,未溶化部 分大多呈球形,(1)颗粒原蘑菇变形特征已消失。大颗粒的边缘内白色边界,且较光滑。 图2中左侧可以观察到熔化部分汇聚形成的液体流。图3是大颗粒富集的地方。图中大颗 粒之间的小颗粒基本已熔化,左下角处的小颗粒虽未全部熔化,但已烧结在一起。此外, 在中压试样中还可观察到如图4所示的组织。即在大颗粒一侧,迎着冲击波方向的小颗粒冲击波作用下粉末级粒效应及其形成过程 液相生成量 , 获得 良好烧结质量 。 实验方法 及原材料 采 用氮气雾化法 制 备的 高速钢球 形粉 末 , 含氧量 在 大 ” 以 下 , 其化学成 分为 , , , , ,其余 为 。 粒 度相 差 一 倍 , 并按一 定的 比例混合均 匀后装人包套抽真空封焊 。 实验采用柱面收缩爆炸装置 〔‘ 〕 。 实验结果 本 实验 采用 爆 轰压 力分别 为 、 、 进 行爆炸 烧结 , 观察样 品横 截面 , 研究相 同成 分高速粉末 , 小颗粒的熔化过程 , 实验结果分述如 下 。 较低爆轰压力下 烧结试样的观察 光 学 显 微镜下观察分析表 明 大 颗粒 边缘部分受 小颗粒挤压 产生 塑性变形 。 随粒经增 大 , 边 缘形 变量 减 少 , 迎 着冲击 波 传播方 向的 一侧形 变量 大 , 相反 方 向的一 侧形变量小 , 见 图 , 小颗粒在沿 冲击 波传播方 向产生蘑菇状 变形 , 少 部分颗粒的边界消失 。 箭头所示 小颗粒在 变形最大的尖 角处开 始熔化 , 熔化部分呈 白色 , 具有胞状结构 。 中等爆轰压力 烧结试样的观察 图 在冲击波作用下大小颗粒的变形 图 小颗粒开始大量溶化 · 图 是金相组 织照 片 。 随 冲击波压 力增高 , 小颗粒开 始沿颗粒界大量熔化 , 未溶化部 分大 多呈 球形 , 颗粒原蘑菇变形特征 已消失 。 大颗粒的 边缘内白色边界 , 且较光滑 。 图 中左 侧可 以观察到熔化部分汇聚形成 的液体流 。 图 是大颗粒富集的地方 。 图 中大颗 粒之 间的 小颗粒基本 已熔化 , 左 下 角处 的小颗粒 虽未全 部熔化 , 但 已烧结在一起 。 此外 , 在 中压试样 中还可 观察到如 图 所示的组织 。 即在大颗粒一侧 , 迎 着冲击波方 向的小颗粒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