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盘散沙,毫无力量。”这可以说是切中问题的要害。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缺位, 使得我们从主观上难以有力地反抗侵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个思想观念上 中华民族吃了苦头,但正是由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次 又一次的战败,一次又一次的国耻,就像一个拿着皮鞭的强盗,将国人一次又一次 地从麻木中抽醒。无数的热血青年,用他们的呐喊,用他们的行动,甚至用他们的 鲜血和生命,将思想还在沉睡的国人唤醒。正是这种不断觉醒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日 复一日的聚积,最终在日本全面侵华的那一刻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人民发出了最后的,也是最震撼的怒吼。 有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才有了取得胜利的精神根基。根基之 上,需要有更多方面的准备。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国范围的团结和凝 聚。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殖民侵略和瓜分的,是中囯国内的动荡与内耗。太平 天国风雨十四年,席卷半壁江山;庚子年间义和团作乱,又招致大范围的动荡。从 清末开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辛亥革命推翻凊王朝统治,却没能带来国家的和 平,人民的团结。紧接着,便是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至 后来的国共北伐,国共内战,中原大战……可以说,那个年代,中国无一宁日,怎 谈得了全民团结,同仇敌忾!然而,如果没有团结,中国的人民,中国各个方面的 力量,只能是一盘散沙,遇到一次次的侵略,只有溃退一条路可走。于是,当日军 步步紧逼,兵临城下,中华民族需要绝地反击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全民 族团结的重要性。此时,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 主张。应该说,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是符合当时社会之共识的。但是,如何“安 内”?蒋某人一口咬定要肃清共匪,中共则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国共合作,一至对外 的主张。显然,鉴于当时的急迫形势,全国輿论的压力,以及中共红军的作战能 力,蒋介石如果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恐怕只能是继续内耗,导致民族在日寇的铁 蹄下,遭遇更惨痛的情形。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于是有了骊山捉蒋, 促成国共合作。这一过程中,中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赴国民政府谈 判,在国人皆曰蒋介石可杀的氛围下,坚持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求得了 团结。整个抗战过程中,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 统一战线,中国就实现了团结,就有了强大的抵抗合力,这是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 义的决定性因素。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面对日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必须找到合适的 战略战术。从军事科技水平来讲,中国军队与日军相去甚远。战争前,中国连年的 战乱使得我们不可能发展出成体系的军事工业,军力薄弱是必然的。同一时期,日 本各个工业门类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造船业蓬勃发展 科技投入很大,这都使得日本这个军国主义战争机器的侵略能力大大提高。同时 战争初期,日本的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力较强,加之日军士兵长期被军国主义 洗脑,普遍有廿为天皇舍身忘死的精神。从这些方面来看,日军最初的势如破竹是 必然的。与这样强大的日军作战,中国必须发挥自身的全部优势。战略家毛泽东在 他的《论持久战》中提到:“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 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 争。”“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 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 的时期。”“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 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1以持久战为根本盘散沙,毫无力量。”这可以说是切中问题的要害。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的缺位, 使得我们从主观上难以有力地反抗侵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个思想观念上, 中华民族吃了苦头,但正是由于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一次 又一次的战败,一次又一次的国耻,就像一个拿着皮鞭的强盗,将国人一次又一次 地从麻木中抽醒。无数的热血青年,用他们的呐喊,用他们的行动,甚至用他们的 鲜血和生命,将思想还在沉睡的国人唤醒。正是这种不断觉醒的国家和民族意识日 复一日的聚积,最终在日本全面侵华的那一刻爆发。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中国人民发出了最后的,也是最震撼的怒吼。 有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华民族才有了取得胜利的精神根基。根基之 上,需要有更多方面的准备。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国范围的团结和凝 聚。近代以来,伴随着列强的殖民侵略和瓜分的,是中国国内的动荡与内耗。太平 天国风雨十四年,席卷半壁江山;庚子年间义和团作乱,又招致大范围的动荡。从 清末开始,革命浪潮风起云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却没能带来国家的和 平,人民的团结。紧接着,便是袁世凯窃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至 后来的国共北伐,国共内战,中原大战……可以说,那个年代,中国无一宁日,怎 谈得了全民团结,同仇敌忾!然而,如果没有团结,中国的人民,中国各个方面的 力量,只能是一盘散沙,遇到一次次的侵略,只有溃退一条路可走。于是,当日军 步步紧逼,兵临城下,中华民族需要绝地反击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全民 族团结的重要性。此时,作为中国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 主张。应该说,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是符合当时社会之共识的。但是,如何“安 内”?蒋某人一口咬定要肃清共匪,中共则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国共合作,一至对外 的主张。显然,鉴于当时的急迫形势,全国舆论的压力,以及中共红军的作战能 力,蒋介石如果一意孤行,坚持剿共,恐怕只能是继续内耗,导致民族在日寇的铁 蹄下,遭遇更惨痛的情形。国共合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于是有了骊山捉蒋, 促成国共合作。这一过程中,中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恩来赴国民政府谈 判,在国人皆曰蒋介石可杀的氛围下,坚持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求得了 团结。整个抗战过程中,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 统一战线,中国就实现了团结,就有了强大的抵抗合力,这是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 义的决定性因素。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面对日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中国必须找到合适的 战略战术。从军事科技水平来讲,中国军队与日军相去甚远。战争前,中国连年的 战乱使得我们不可能发展出成体系的军事工业,军力薄弱是必然的。同一时期,日 本各个工业门类都有了巨大的进步,汽车制造业、飞机制造业、造船业蓬勃发展, 科技投入很大,这都使得日本这个军国主义战争机器的侵略能力大大提高。同时, 战争初期,日本的所谓“支那派遣军”战斗力较强,加之日军士兵长期被军国主义 洗脑,普遍有甘为天皇舍身忘死的精神。从这些方面来看,日军最初的势如破竹是 必然的。与这样强大的日军作战,中国必须发挥自身的全部优势。战略家毛泽东在 他的《论持久战》中提到:“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 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 争。”“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 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 的时期。”“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 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1以持久战为根本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