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Q一定,U↓,表明引入介质使电容器两板间场E=↓ 而原来的E在介质内变成E,即充介质后板间的电场变弱,有 种“屏蔽”作用一一极化现象。这是因为:介质表面出现上“-”、 下“+”电荷q产生退极化场E',抵消了原场E0的一部分,使 介质内总场E=E0+E'<E0,此E’与导体中感应电荷激发的 E不同,它不足以完全抵消E而使E内=0 以后我们以极化电荷q'代替介质对场的影响,这些极化电荷是介质内束缚 电荷的微小移动造成的宏观效果 3、介质的击穿场强 电介质除能使电容器的电容量增大外,还能提高电容器的耐压能力。当电介 质中的电场超过某一极限值时,介质的绝缘性能会被破坏,此现象叫申介质的击 穿,该场强的限值叫电介质的介电强度或击穿场强E 例如:空气:E=3mn:云母:En=80km 极化的微观机制 宏观电磁理论仅深入至物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问题。 1、电介质的分类(考虑无外场E时) 组成介质的分子或原子,系统净电荷为零,据等量正、负电荷中心重合进行 对电介质分类: 无极分子一一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例如:CO,分子,如图3-4 所示,其中=丙+应2=0,丙=-2=写7,即分子电矩为零。 图3-4 有极分子一一电介质分子正、负电荷之中心不重合。即使分子q静=0,但3-1-3 Q 一定, U  ,表明引入介质使电容器两板间场 =  d U E , 而原来的 E0 在介质内变成 E ,即充介质后板间的电场变弱,有 一种“屏蔽”作用——极化现象。这是因为:介质表面出现上“-”、 下“+”电荷 q  产生退极化场 E  ,抵消了原场 E0  的一部分,使 介质内总场 E E0 E E0     = +   ,此 E  与导体中感应电荷激发的 E  不同,它不足以完全抵消 E0  而使 E内 = 0  。 以后我们以极化电荷 q  代替介质对场的影响,这些极化电荷是介质内束缚 电荷的微小移动造成的宏观效果。 3、介质的击穿场强 电介质除能使电容器的电容量增大外,还能提高电容器的耐压能力。当电介 质中的电场超过某一极限值时,介质的绝缘性能会被破坏,此现象叫电介质的击 穿,该场强的限值叫电介质的介电强度或击穿场强 E m  。 例如:空气: mm E kV m = 3  ;云母: mm E kV m = 80  。 二、极化的微观机制 宏观电磁理论仅深入至物质分子、原子的层次研究问题。 1、电介质的分类(考虑无外场 E0  时) 组成介质的分子或原子,系统净电荷为零,据等量正、负电荷中心重合进行 对电介质分类: 无极分子——电介质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例如: CO2 分子,如图 3-4 所示,其中 p = p1 + p2 = 0    分 , l q p p    2 1 = − 2 = ,即分子电矩为零。 图 3-4 有极分子——电介质分子正、负电荷之中心不重合。即使分子 q静 = 0 ,但 O l  C O -q/2 +q -q/2 CO2分子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