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社会动荡的“火药桶”。美国学者亨廷顿也认为,如果不能在消除社会绝对贫困的同时,逐步缩小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那么这种“相对剥夺感”也容易使人倾向于暴力。 这便引发了全社会性质的伦理问题。伦理道德属于社会规范方式的一种,自古以来就在社会关系的 每一处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个人归属于团体时必须要对团体产生一定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最直接的来 就是相同的社会生存样态。因此,各个阶层之间的伦理认同往往是不同的,也难以相通。这便将贫富差距 从经济问题转化为了伦理问题,进而成为社会问题的一种。嫌贫爱富、为富不仁、仇富等心理都是阶层之 间伦理冲突的体现。 伦理冲突也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从近年来炒得很热的基尼系数可以看出社会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的 关心。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其含义载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 上一般将它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 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 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 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 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同样,政府在贫富差距的伦理问题中也扮演着突出的角色。基尼系数衡量的是一个共同体中的收入 分配比,即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其一,政府是社会矛盾的协调者,经济上的和伦理上的社会矛盾都 是政府应当参与解决的问题:其二,政府需要防止伦理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保证社会的整合程 度,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由于市场经济所注重的是竞争过程的有序性,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的最大化, 因此,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从制定政策和法规开始规范贫富差距的问题。其三,政府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社 会的特殊利益集团,如果历史地看待社会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内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初期,不同社会阶层 或群体之间利益差距的扩大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政府由于垄断了行政资源而成为社会中具有实际权力的团 因此,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伦理问题、社会问题,而应当引起人们的绝对重视。不管是 历史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一种逐渐规范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一定能够形成对社会合理 的财富差距的理性接纳和宽容面对 现状分析 发展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1979-2002年间,GDP年 均增长率为9.4%,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5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10%。1996年中 为东亚(不含日本)其他地区经济总量的2/3,到2002年这一比重已上升到1.2倍。1979年之后的经济 增长情况使得贫困现象急剧减少——以每天消费1美元为贫困线,将近4亿人摆脱了贫困。截止2001年, 成年人非文盲比例上升到85%,小学入学率上升到99%(净值),初中和高中的入学率分别上升到89%和44% (总值)。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保持为35%左右,受过初中教育的人口比重从15%上升到 34%,受过高中及技校教育的人口比重从6%上升到11%3。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并在2001 年超过了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附表2.1)。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1%,5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3.9%。在1岁之前接受肺结核及麻疹疫苗的比例达到98%。将近85%的人口可以获得 基本医药,营养不良的人口不到10%。 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发展情况显示,仅仅靠经济增长并不能维持减少贫困的趋势。在 32001年高等院校入学率为13%(1980年为3%),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总人口的4%,而在1980年还不 联合国(2002) 博学而笃志切向而近思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7 社会动荡的“火药桶”。美国学者亨 廷顿也认为,如果 不能在消除社会绝对贫困的同 时,逐步缩小 社 会 成 员之间的 贫富差距,那么这种“相对剥夺 感”也容易使人倾向于暴力。 这便引发了全社会性质的伦理问题。伦理道德属于社会规范方式的一种,自古以来就在社会关系的 每一处规范着人们的生活。个人归属于团体时必须要对团体产生一定的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最直接的来源 就是相同的社会生存样态。因此,各个阶层之间的伦理认同往往是不同的,也难以相通。这便将贫富差距 从经济问题转化为了伦理问题,进而成为社会问题的一种。嫌贫爱富、为富不仁、仇富等心理都是阶层之 间伦理冲突的体现。 伦理冲突也有可能成为社会问题。从近年来炒得很热的基尼系数可以看出社会对于贫富差距问题的 关心。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 1912 年提出的,其含义载于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 上一般将它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 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 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 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 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同样,政府在贫富差距的伦理问题中也扮演着突出的角色。基尼系数衡量的是一个共同体中的收入 分配比,即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方式。其一,政府是社会矛盾的协调者,经济上的和伦理上的社会矛盾都 是政府应当参与解决的问题;其二,政府需要防止伦理问题演变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保证社会的整合程 度,体现社会的公正原则。由于市场经济所注重的是竞争过程的有序性,所追求的目标是效率的最大化, 因此,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从制定政策和法规开始规范贫富差距的问题。其三,政府本身也有可能成为社 会的特殊利益集团,如果历史地看待社会发展进程,在一定时期内尤其是现代化进程初期,不同社会阶层 或群体之间利益差距的扩大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政府由于垄断了行政资源而成为社会中具有实际权力的团 体。 因此,贫富差距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伦理问题、社会问题,而应当引起人们的绝对重视。不管是 历史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在一种逐渐规范的经济社会条件下,人们一定能够形成对社会合理 的财富差距的理性接纳和宽容面对。 三、现状分析 发展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获得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 1979-2002 年间,GDP 年 平均增长率为 9.4%,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的前 5 年,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 10%。1996 年中国 GDP 为东亚(不含日本)其他地区经济总量的 2/3,到 2002 年这一比重已上升到 1.2 倍。1979 年之后的经济 增长情况使得贫困现象急剧减少——以每天消费 1 美元为贫困线,将近 4 亿人摆脱了贫困。截止 2001 年, 成年人非文盲比例上升到 85%,小学入学率上升到 99%(净值),初中和高中的入学率分别上升到 89%和 44% (总值)。受过小学教育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保持为 35%左右,受过初中教育的人口比重从 15%上升到 34%,受过高中及技校教育的人口比重从 6%上升到 11%3。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也取得很大进步,并在 2001 年超过了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附表 2.1)。人口的平均寿命达到 70 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 3.1%,5 岁以 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 3.9%。在 1 岁之前接受肺结核及麻疹疫苗的比例达到 98%。将近 85%的人口可以获得 基本医药,营养不良的人口不到 10%。 4 然而,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的发展情况显示,仅仅靠经济增长并不能维持减少贫困的趋势。在 3 2001 年高等院校入学率为 13%(1980 年为 3%),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总人口的 4%,而在 1980 年还不 到 1%。 4 联合国(2002)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