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Atomic Physics攣第二节:卢斯福模型的提出 在汤姆逊 Thomson)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 荷的分布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较为合理的模型即原 子中带正电部分均匀分布在原子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人们称之为"葡萄干面包模型∵为了检验汤姆逊 Thomson)模型是否正确,卢瑟福( Rutherford)于1911年 设计了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大多数粒子穿过金 箔后发生约一度的偏转但有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很大超 过90度以上甚至达到180度对于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 的事实无法用汤姆逊( Thomoson)模型加以解释除非原 子中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时,排斥力才会大到使 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 Rutherford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 Thomson型的失败 Hitherto型的提 T。 K book sor。sFor21stc。 n tu ry第二节:卢斯福模型的提出 Thomson模型 α散射实验 Thomson模型的失败 在汤姆逊(Thomson)发现电子之后,对于原子中正负电 荷的分布他提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较为合理的模型.即原 子中带正电部分均匀分布在原子体内,电子镶嵌在其中, 人们称之为"葡萄干面包模型".为了检验汤姆逊 (Thomson)模型是否正确,卢瑟福(Rutherford)于1911年 设计了α粒子散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大多数粒子穿过金 箔后发生约一度的偏转.但有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很大,超 过90度以上,甚至达到180度.对于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 的事实,无法用汤姆逊(Thomoson)模型加以解释.除非原 子中正电荷集中在很小的体积内时,排斥力才会大到使 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Rutherford) 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模型. Rutherford模型的提出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