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图片...
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乘以系数a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a1取为1.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α1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图4—12为一单筋矩形截面适筋梁的应力图形,其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图形 符合图4-11所示的曲线,此图形可称为理论应力图形。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及 以下时,截面受压区边缘达到了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cu=0.0033。当达到受弯承 载力设计值M时,合力C和作用位置y仅与混凝土应力一应变曲线形状及受压区高度 xc有关,而在Ma的计算中也仅需知道C的大小和作用位置y就足够了。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代换受压区混凝土的理论应力图形,两个图形的等效条件 是: 1)等效矩形应力图的合力应等于曲线应力图的合力; 2)两图形中受压区合力C的作用点不变。 从图4-12可以看出,等效矩形应力图由无量纲参数a1,B1所确定,它们的大 小仅与混凝土应力一应变曲线有关,称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其中,a1是等效 矩形应力图形的应力值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的比值,β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与 中和轴高度x的比值。a1和B1的取值 4.4.3基本方程 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可写成: ∑N=0,a/bx=f,4 (4-8) ∑M=0, M=a,fbx(ho-I (4-9) 等效矩形应力图受压区高度x与截面有效高度h的比值记为ξ=x/ho,称为相对受 压区高度。则上式可写成 a,,=f As (4-10) Mn=a1fbh25(1-05) (4-11) 相对受压区高度ξ不仅反映了钢筋与混凝土的面积比,也反映了钢筋与混凝土 的材料强度比,是反映构件中两种材料配比本质的参数。 4.4.4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及界限配筋率76 轴 心 抗 压 强度 设 计 值f c乘以系数 1 。 当 混凝 土 强 度 等 级 不 超 过C50时 , 1 取 为1. 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时 , 1 取 为0. 94,其 间 按线 性 内插 法 确定 。 图4— 12为 一 单 筋矩 形 截 面 适 筋 梁 的应 力 图 形 , 其 受 压区 混 凝 土 的 压 应力 图 形 符 合图 4—1 l所 示 的 曲 线 ,此 图 形 可 称 为理 论 应 力 图 形。 当 混 凝 土 强度 等 级 为 C50及 以 下 时, 截 面 受 压 区 边 缘达 到 了 混 凝 土 的 极限 压 应 变 值ε c u= 0.00 33。 当 达 到受 弯 承 载力 设 计值Mu 时 ,合力 C和作 用 位 置y c仅 与 混凝 土 应力 — 应变 曲 线形 状 及受 压 区高 度 xc有关,而在Mu的 计算 中 也仅 需 知道 C的 大小 和 作用 位 置y c就 足 够了 。 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代换受压区混凝土的理论应力 图 形 , 两 个 图 形 的 等 效 条 件 是: 1)等效矩形应力 图的 合 力应 等 于曲 线 应力 图 的 合力 ; 2)两图形中受压 区合 力C的 作用 点 不变 。 从 图4-12可 以 看出 , 等 效矩 形 应 力图 由 无 量纲 参 数 1, 1 所确 定 ,它 们 的 大 小 仅与 混 凝 土应 力 — 应变 曲 线 有关 , 称 为等 效 矩 形应 力 图 形系 数 。 其中 , 1 是 等效 矩形 应 力图 形 的应 力 值与 混 凝土 轴 心抗 压 强度 c f 的比值,β1 是混 凝 土受 压 区高 度 x与 中和轴高度xc的 比值 。 1 和β1 的取 值 。 4.4.3 基本方程 采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受弯承载力设计值的计算公式可写成: c y As N = f bx = f 1 0,  (4-8) ) 2 0, ( 1 0 x  M = Mu = a f cbx h − (4-9) 等效 矩 形应 力 图受 压 区高 度 x与 截 面有 效 高度 h0的 比 值记 为 ξ= x/ h0,称 为相 对 受 压区高度。则上式可写成: c y As f b h = f 1  0 (4-1 0) (1 0.5 ) 2 Mu = a1 f cbh0  −  (4—11) 相 对 受压 区 高 度  不 仅 反 映 了 钢筋 与 混 凝 土 的 面 积 比 , 也反 映 了 钢 筋 与 混 凝土 的材料强度比,是反映构件中两种材料配比本质的参数。 4.4.4 适筋梁与超筋梁的界限及界限配筋率
<<向上翻页向下翻页>>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